第385章 谍报(第 3/3 页)
九王之中,梁王较为安静,他大力劝农耕桑,鼓励民间生产,鼓励壮年男丁从军,但凡家中有一个从军者,免除五年赋税,除军中必有的饷银之外,军士家中每年还可以得到二两银子的补偿。
可别小瞧这二两银子,如今梁地百姓只有不到一半人基本满足了温饱,还有一多半的百姓在温饱线上挣扎,这二两银子对于一个一年到头几乎没有结余的家庭来说,就跟及时雨一样。
何况除了银子之外,还会每年赠送棉衣一套。
冬天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一道难关,很多人没有死于饥饿,却死于冬天的寒冷。
好些贫困家庭甚至全家只有一套衣裳一床棉被。
有了这样一套棉衣,至少不会再出人命了。
甚至某些地区,梁王免费给农民提供种子,奖励开荒挖渠。
如此这般一系列的举措推出,梁王在民间的声望一时无两,但凡家中有成年男子的都极力让他去参军,甚至那些没有年满十五岁的少年,也冒充大人扛起了长枪短刀。
这样举措的好处人人都看得到,其余诸王不是不想效仿,但他们的国库没有梁王充裕,也没有梁王这样大的魄力。
因此在别的诸侯王互相勾结的时候,梁王悄悄强大起来了。
也曾有一位志士,想着效仿先贤,联合八国攻抗强梁。可惜处处碰壁,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便被梁王发现,派人把他挖了过来,详细了解,知道这个人是个饱学之士,不光能言善辩,而且富有锦绣,于是以国士之礼待之,此人为了酬知己,也尽心竭力帮扶梁王。
这便是梁王身边如今风头正劲的国师司马润。
薛林二人虽然知道司马润其人,但因为这人是在他们离开大郑之后过去的,所以并未碰过面。
且梁地送来的相关讯息也不多,反而是从武功侯这里送来的谍报上有所斩获。
原来司马润原本便是武功人,不光家学渊源,而且自幼跟随鸿儒读书,从十四岁起,便在外游学,眼界非一般人可比。且自有一番雄心壮志,想要辅佐明主干一番大事业。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与当当道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当当道人并无功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