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传递(第 3/3 页)
纺车和织布机都是之前买来的,按照薛既安之前教授的办法进行了改造,使用起来更加轻便快捷,纺的线细腻结实,织的布柔韧细密。
原本乡村之人就会自己织土布,不过那些土布虽然很结实,却十分粗糙,贴身穿着很不舒服。
自从薛既安改造过后,他们自己穿的衣裳都变得好了很多。
帮着东家纺织还有工钱拿,所以村里的女人们都很积极。
只可惜暂时薛林二人都没掌握好的染色方法,所以就要求保持布匹原色便好。
这个时代的染色技术其实已经渐趋成熟,上好的绸缎布匹都是经水不掉色的。
但战乱频仍,他们所在的又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大的布行根本看不上,小地方的织染技术很落后,布行里卖的布虽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但颜色多不正,而且很容易褪色。
薛林二人一直以来都忙忙碌碌的,因此也不知道仓库里是不是有关于织染的书,就打算趁着冬天比较清闲的时候去找一找。
在长隆坡盘桓两日,薛林二人又进了一趟秋平县城,逛了一圈,看到铺子里生意果真十分稳定,也就放了心,回转桃源去了。
这一次骆周是和他们一同上去的,一路走着还一路跟他们说:“如今咱们传递消息的方式十分落后,从山上到山下,如今修筑好了道路,快马加鞭三日即可,若是中间算上打尖休息,也就是五日时光。
“对于行路之人来说算是快的,但若是有什么突发事件是不是就很令人揪心了?”
薛林二人忙点头,“这也是我们疏忽了,不知道骆大哥有什么好的建议。”
骆周笑道:“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许将军提出来的,他的意思是,可以点信号烟。也就是说如若山上看到下面升起红色烟雾,便是有十万火急的军情了,橙色次之,黄色又次之,若是平安无事,便是寻常的烟雾。
“若是有特殊情况,还可以控制烟气的长短,或者进行变色。
“从山脚到山巅,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一个烽火台,如此这般消息传达便十分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