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计中计谁中埋伏(第 3/4 页)
而徐州兵马与西凉兵马之所以有如此的不同,也与经济模式有关。
徐州就是靠近中原,又靠海,虽有商业经济,然而,最根本的就是中原式的最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也就是定居农业模式。但是西凉不同,因为地域原因,他们都是游牧经济。
而定居模式,注定注重的是长远的利益,未必不会受钱财的蛊惑,但因为是定居模式,乡邻之故,大多数都是注重名声的,不可能为了一点眼前的钱财,而放弃自己立为根本为世的默契,比如牺牲名声,或是牺牲长远利益,只要钱财,不要名那种事。很少有人能做得出。
而西凉人,多少是受了此影响的,他们摆脱不了那种深入骨髓的经济模式对自己的影响。追求眼前之利,因为游牧民族的特征就是这样!
马超也如是,虽是诗书之家,然而,思考模式也多少的受了这个东西影响。
这种影响是隐形的。看不见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中原人不信四周的邻居的原因也在于此,他们深以为,这些人可用,但是绝不能深信,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一天,就重利而背叛,轻于叛去了。
中原人一向对这类人很防备。
吕布也并非是中原人,他的毛病,其实在边疆来说,真不算大,但是来了中原,还用这一套混,会死的很惨!
中原人常骂四夷之人,不知礼。不知礼,就是没有纲常礼法。就是不按中原的那一套默认的规则。这是很大的事情。
如同就是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
而这种意识形态,基本上就是地域和经济形态,以及身处的背景决定的。
这种影响,就是一种说不清的摆脱不得的东西,它是隐形的,它也是显形的,它是生而就得的,跟随一个人的一生。一般而言,除了天资过人的人,能想清楚这一点的人,一般人,都很难摆脱出身所限。
而显然,以前的吕布,以及马超,虽都很强,强的过人的地步,但是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是不可能摆脱得掉这种思维模式的。
说的通俗点,这就是天花板。看不见的,隐形的天花板。
而吕布出身一般,再强,在史上也很快被灭。
马超稍微血厚很多,这才免于死,但,也众叛亲离,最后身边没什么人了。他是幸运的多的,得益的其实是祖上积的德。如若不是他马氏祖上对汉室有恩,有功,刘备恐怕不止是冷藏他那么简单。
马超说到底,悟性是比吕布强很多的,在史上,到了刘备手下的时候,他恐怕已经想的明白了,直到那时才真正的意识到了这种东西的存在。可是那时,已经晚了。
马超这人,若单纯论战力,他的血真的特别厚,血厚程度,甚至在吕布之上的。
既使家世,力强如此,也依旧是蜇伏示弱,到最后就这么碌碌后半生,不得不说,这心里的郁闷与后悔,可想而知了。
吕青带着徐州兵马,并不为所动,对诸小将道:“蒯越没有约束手下,任谣言四起,他恐怕就是故意的,意在动摇我军心也……”
徐州诸小将哧笑了一声,道:“……此计,相当于给要战的战马前摆上了豆子,试图绊住我们的脚罢了。然而好马,岂会因眼前之吃食,而影响了进程?!为了功劳,忍一时之饥,才是良马,真正的好马!”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