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刘琦发檄天下乱(第 2/4 页)
贾诩没出面,但是陈宫却亲自写了书回应,却不是正面回应,并未辩解刘琦是本心还是违心,而是大骂刘备假仁假义,明面上支应刘表,响应袁绍,实则暗地里早与曹操暗中有盟。然后又骂他不是好人,明明与徐州是一方的人,却暗下来刺我徐州,想两面做人,大骂天下最假仁假义的即是刘备!然后,还把曹操与刘备的信给丢出来了……又骂刘备这等两面好人,实则两面三刀的小人之言,如此能信?!
那天下因此事给闹的混乱的,兵事未对阵,那骂声就已经如火如荼了。
那曹操再想不到,徐州是这个骚操作,而吕布父女更不要脸,公然在檄文里写了,要借道兖州,去伐袁绍。
徐州檄文写了啥呢,一是写袁尚不义,几番追杀,二是写曹操仁义,护送有义,三就是写借道兖州了,这是将此事放到了天下人眼前。
而曹操便是再有计谋,也没想到徐州是这个操作的,把他与刘备的信丢到了天下人的眼前,然后还一番掏心掏肺的说什么,说曹公仁义,护吕娴,吕氏感激在心,但是实不忍曹公被刘备这样的人蒙蔽,这才一举而揭示之,以勿乱天下公道。
曹操是真的晕了,对郭嘉服气道:“乱拳打死老师父,这一举,看似无厘头,其实,这是破了吾与刘备的暗盟了。”
郭嘉也叹,道:“刘备确实有些一言难尽,依赖他之力少有,然此人,确实想好处占尽,人却不出力。装仁义装无辜的本事是天下难有。曹公若要灭吕,指望刘备,难矣,他正与进兵益州,哪会真心的攻伐吕氏,只会混水摸鱼,等战火起时,再趁火打劫。”
曹操自然知道刘备本是噬人之雄主。只是不得不盟而已。此时被徐州这一招给弄的也很被动,只能发书应策。
最郁闷的并非是曹操,而是刘表,刘表一听是刘琦起草的徐州讨袁绍书,已是晕了过去,然后徐州又与刘备骂战,又被刺激了,才知道刘备早暗暗与曹操结盟。他最恨曹操,此时是真的差点一脚跷辫子,还是蒯良早有防备,才救回他一条老命。
刘表醒时,看着蒯良毫不意外的表情,便心知他早有预料,便泣道:“英雄末年,便是表此时之末路也!”
说罢大泣,竟是心灰至极。
蒯良不忍,道:“主公,良虽有预料,却绝无与徐州暗中联络及预谋,还望主公莫对良疑心。”
“我自知你,我更知琦儿那般性情,本就嘉柔纯良,如今被逼的发出檄文,也不知遭遇了如何对待,”刘表担忧的很,他是宁愿相信刘琦是被迫,也不愿意相信这是刘琦自愿。
无论哪一种,他都有些难以接受,泣道:“袁公必责让,表如何是好!?依附曹贼,万万不能……”
蒯良也跟着落泪。
刘表轴到这份上,再劝也更改不了其志向,他是一心要跟着袁绍一条路走到黑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别无选择。
刘表的路不多了,他老了,他所面临的环境是什么呢:蔡氏,蔡夫人异心夺权,刘琮只是他们掌心娇儿,不能自主,长子刘琦陷在徐州不能回,更有违父志的嫌疑,只是刘表不肯承认而已,他有心想要接回,都难,而刘琦向着徐州是必然,不管有意无意,这檄文一出,已是捆绑在一处,古人言之,子,父子从身也,而刘琦的意志,至少代表了荆州一半的意志,代表了刘表的意志之一,他这是想更改也难了,这种无奈,这种胁迫,这种无能为力的状态,正是壮志暮年的悲哀……
而一直倚重,甚至有想交托荆州重任于刘备的心此时也被伤了。刘备果有雄心,暗中与曹操联盟,居心,何其不良?!
刘表闭上眼睛,疲惫之中,看到的是黑暗,正如他的末路穷途,他的面前已经没有路了,荆州也没有路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