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一章 亚圣(八千字大章)(第 3/4 页)

    那门口的阉人都来不及通报。

    入得殿内,孟子吃得一惊,殿中就两人,一个魏惠王,一个半大的汉子,难道方才口出妄言的竟是这个半大的孩子。

    这...!

    这要跟个小娃计较吗?

    孟子心里也在犯嘀咕。

    “是孟先生来了。”

    魏惠王赶紧俯身,行以揖礼。

    孟子拱手回得一礼。

    “先生请坐。”

    待孟子坐下之后,魏惠王便向他介绍道:“这位乃是来自濮阳周济,周先生。”

    周济?孟子暗自皱了下眉头,这好似在哪听过。

    魏惠王又补充道:“正是这位周先生在那濮阳推行仁政治国。”

    孟子恍然大悟,不禁打量着姬定,心中有些郁闷,第一个说服君主仁政治国的,竟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

    这真是......!

    很沮丧啊!

    姬定拱手一礼,恭恭敬敬道:“周济见过孟老先生。”

    孟子点点头,旋即就直接问道:“适才我走在廊道时,听闻二位正在议论我。”

    魏惠王与姬定尴尬地相视一眼。

    孟子道:“背后才敢言人是非,乃小人也。”

    魏惠王忙道:“先生莫要误会,寡人可没有说先生的是非,是...是...。”

    手悄悄指着姬定。

    是他!

    是他说得。

    跟寡人没有关系。

    姬定点点头道:“不错,晚辈方才建议大王可听先生之言,但不可用先生之人。”

    孟子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道:“先生之言,可谓是治世之宝典,但拜先生为相邦,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先生失败,要么国必亡矣。”

    国必亡矣?孟子心中大怒,你这话说得,我今后还出去就业吗。但他也不是那种不讲理之人,恰恰相反,他是很讲理的人,问道:“这是为何?”

    开始了!

    魏惠王吃着早就准备好的点心,摆出一副看戏的架势。

    姬定沉吟少许,问道:“敢问老先生,假如有一条河流决堤,若不派一人去堵住这个缺口,这洪水将会泛滥至整个村庄,牵连到上百条人命,先生会如何做?”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道:“假设只能用人去堵,先生可别说用牛、猪去堵。”

    孟子听得哈哈一笑,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若是其中一个村民,那我必上前去,但若我肩负着村民逃生之重任,那我亦会选出一人去堵住缺口。”

    魏惠王点点头,又瞧向姬定,只见其笑而不语。

    孟子问道:“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姬定道:“若是老先生作为一个先生,这么说自然没错,但如果老先生作为一个相邦,这么说,那就是大错特错。”

    孟子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笑道:“如果让管仲、商鞅来,他们会选出十人去堵住那个缺口。”

    魏惠王纳闷道:“不是说一人就可以堵住吗?”

    孟子稍稍一怔,又打量下姬定。

    姬定点点头道:“是一人就可以堵住,但是作为君王,作为相邦,在这存亡之际,必然是要做到万无一失。”

    孟子突然看向一旁看戏的魏惠王,问道:“何许管仲、商鞅,大王不就在这里吗?问问大王便知。”

    魏惠王瞅着他们二人,不对呀!寡人是来看你们自相残杀,怎么这一开始又怼到我头上来了。他摇头道:“这...这寡人不知道。”

    姬定笑道:“这我们可举例,大王在位这么多年,看看是不是有许多政令都乘以十。”

    魏惠王想了想,道:“寡人兴许会...会派十个人去。”说话时,他用透着威胁的眼神,瞥了眼姬定,你小子可别举例,这一举例,那就没完没了。

    孟子捋了捋胡须,道:“这一人就可堵住,大王偏偏要选择让十人去,你这与谋财害命又有何区别?”

    魏惠王做不得声。

    老头真可怜。

    姬定笑道:“在我看来,这国君分三等,暴君、昏君、明君。”

    孟子问道:“有何讲究?”

    姬定答道:“就以这故事为例。暴君,他生性残暴,他有可能派更多的人去堵。昏君,是真不知道,可能派五十人去赌,亦可能派一人前去。而明君,那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假借臣子之口,行不仁之事。”

    这小子可真是有些意思。孟子呵呵笑道:“大王显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如此看来,大王真乃明君也。”

    姬定点头道:“正是。”

    明君?懂我!魏惠王呵呵笑道:“哪里!哪里!”可话一出口,他突然惊醒过来,你们两个这是狼狈为奸讽刺寡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借臣子之口......!

    岂有此理!

    魏惠王涨得老脸通红,这戏看得代价太大了。

    此话一出,三人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孟子不管魏惠王,向姬定问道:“难道你认为是这对的吗?”

    “这是错的。”

    姬定道:“故此我才建议大王要认真聆听先生的告诫之言,但万不可让先生来治国,而原因就是先生是不可能会让十个人去堵。”

    孟子道:“既然是错的,却要用之,道理上就说不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晋末长剑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不是吧君子也防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明烟火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清要完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民国之文豪崛起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明末逐鹿天下 红楼琏二爷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佣兵1929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斗罗之空棍 明末:帝国崛起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机战之无限边境 我在木叶练吐纳 晋末长剑 北宋穿越指南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