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没田没地,干什么活(第 4/4 页)
凡事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火候未到。
见药膏真能赚钱,刘月娥也想加入挖药材的队伍,林初五没同意。
药膏需要的药材不多,林家村的需求量也不多,她一人能应付。
刘月娥三文钱买一斤米让她动起了做米粮生意的念头。
黑湖镇的糙米卖四文钱一斤,她想买一辆牛车去附近一些村庄收,再去黑湖镇卖。
民以食为天,人们总要吃饭,只要做买卖不坑人,总不至于一点生意也没有。
可买牛和牛车算下来需要二十两银子,不是小数,还需要更努力去赚本金。
刘月娥突然想起一件事,“五儿,我们没了田地还去做买卖的话,以后是要被打入商户的。”
士农工商。
是这样划分阶级的没错,但纵观千年历史,哪个有钱的商家地位真正的低了?
反而是靠天吃饭的农民伯伯,一直被各层看不起和欺负。
林初五耐心的跟刘月娥解释,又把做米粮生意一个月赚的钱跟刘月娥算了,听得刘月娥眼睛发亮,恨不能马上做生意。
“我现在就去买一担箩筐,明天起,我去隔壁村收米再挑去黑湖镇卖!”
林初五,“……”
林哲希却同意,“反正也没事干,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娘,不如多买一担,我去隔壁村挑,只要肯吃苦,我们一定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的。”
林初七也充满了向往,“再苦能比以前只干没收入苦?我也要去挑粮食!”
最后刘月娥拍板决定,她和林哲希出去挑粮食,林初七在家帮林初五的忙,至于林正朱,爱干嘛干嘛去,不帮着林公望来坑他们家行。
林初五没有过分反对,虽然挑粮食辛苦,可每天都有收入,比起那种绝望的日子,天堂地狱的差别。
好日子需要慢慢来。
这里村村都有量粮食的方斗,一斗十斤,倒也省了买称钱,村里有一位老叔专门做箩筐,比去市面上又少两文钱一担,还能再省两文。
挑粮食第一天,刘月娥和林哲希快天黑了才回来,走另外一条巷子,没有经过林公望家门前,两人都是满脸兴奋,脚步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