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拆穿,鉴表师初七(第 1/4 页)
考虑了很久,林初五觉得保守:后背用大元宝花样,面前做了方格麻花的设计,而且这么多蚕丝不能只织一件圆领短款,还得设计成为披肩长款,针法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起码得织十天。
还不如做山楂糕来的轻松呢!三天一圩,一圩三十两。
嗷嗷嗷!
做生意果然得经验,一不小心就亏了!
“姐。”林初七见林初五眉头紧拧的样子,以为她遇上了什么难题。
“没事,就是觉得亏了。”
“什么亏了?”
林初五把刚才想的告诉林初七。
林初七,“……”
十天五两银子也很赚啊!看这林家村除了地主,有谁能十天赚五两!
对方没说定交货日期,林初五便慢慢来,先赚山楂糕那笔钱再说,季节有限,再做两个圩日就没山楂了,得改其他的东西。
林初五让刘月娥去收粮食时顺便帮她收几十斤芋头回来。
…
林家村学会织毛衣的女人越来越多,以前聚在一起绣花的女人,现在改成了织毛衣。
村里很多人都种了棉花,不需要花钱买布料就能穿上暖和的新衣服,女人们格外的勤快,闲下来就搓棉线织毛衣,寻思着明年多种点棉花。
很多干不了重活的老人本着能帮点是点的想法,走哪里都拎着一只竹篮子,里面放着棉花,以备坐下来就能搓棉线。
就连小孩子因为盼着穿新衣服,难得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老老实实坐着帮大人搓棉线。
织毛衣已经变成林家村妇人的新时尚生活方式。
这不,阴雨绵绵,一帮女人又聚集到王莹莹家里,一起织毛衣。
林初五母女三个也在其中。
女人凑在一起,免不了东家长西家短。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林唐氏头上。
林九婶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娃娃,看着她儿媳织毛衣,叹了一口气,“月娥啊,不是九婶教唆你,实在是你那婆婆不像样。”
林初五耳朵竖起来。
刘月娥绕了一圈毛线,“哪个做儿媳的不得等到熬成婆了才算出头。”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