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我相公是作家(第 3/3 页)
等到这本书传到其他州郡后,有许多人往京城而来,想要进赵家书院学习。
昌宁郡那边是除京城外第一批收到书的。整整十本书放到赵家书院青峰山分院里免费供给本院内学子传阅。
在纪伯庸收到这些书的半月后,书院大门口的护卫来报,说有自称赵氏宗族的学子来投奔。纪伯庸核实后就给赵淮生去了信。
赵家。赵淮生和梁梦商量这事。
“既是宗族内的学子来投奔,那就收了吧。只是不知道金河那边的祭田收入能不能应付得了。”赵氏宗族子弟入学可是由祭田供给的。
赵淮生默算了一下现在已有的赵家学子。“秀才的话就让他们先在青峰山吧。来京城的话,开销太大。”
梁梦点点头,“再等等,我头些日子和昌宁通信,边城那边也算发展起来了。之前买的铺子都大涨了,我委托她卖掉两个铺子,等鑫昌商行那边把银子送过来。就送到昌宁郡去,让金河看着再买点儿田地铺子之类的。”
赵淮生握住梁梦的手,“辛苦你了。”他走了科举的路,考科举开书院花费可是不菲。书院的营收现在勉强能够自给自足了。但是宗族祭田那边,还要家里贴补。
从他开始科举之后,家里的生意他再没管过。可以说,一大家子都靠梁梦抓银子养着呢。
“咱俩,都在努力为了咱们这个家而努力。现在想想以后的日子,我浑身是劲儿,就算辛苦些,但是也开心啊。”
转眼到了会试,今年的学子运道不太好。考试的那一段时间,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绝大部分学子都是前头出考场后面进医馆。赵家学馆提前请好了大夫,倒是免了学子排队就医的苦。
在放榜前的那几天,雨是越下越大。
梁梦这段时间因为大雨也没能出门,凤凰山那边的工程也被迫停工了。
“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曹嬷嬷点头,“不怕别的就怕闹水灾。”
梁梦点头,“闹水灾,苦的还得是老百姓啊。南方应付水灾还有些经验,北方就差很多。就算不发水灾,但是咱们家的屋子都有漏雨的地方。这贫寒人家的屋子,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住。”
梁梦光想着人住的屋子受不受得住了,却忘了旁的。
转天,管家就拿着信给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