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从五品,对不起(第 2/3 页)
平顺点头,“儿子记住了。”
其实他们爷俩在车厢里有悄悄讨论过以后平顺的位置和归属。
平顺擅长匠造,志向也在此,且在这几年的军旅生活中,他也的确做到了利用匠造改良战车弓弩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他所立下的功劳也都是这方面的。
皇上既然在这方面给了平顺肯定,那后面给他安排的职位也离不开匠造。
在京城里能和匠造搭边儿的就是工部和兵部了。
本朝工部和兵部在军械方便有功能重叠的地方。目前来说,工部管的更多,兵部在军械方面颇有些被工部架空的样子。至于以后兵部会不会把这些权利拿回来,这还真说不准。
平顺以后基本跑不出这两个部门。无论是工部还是兵部,左右赵家对此都知之甚少,索性佛系的不管了。毕竟决策权在皇上那儿,他们想管也管不来。
关于工部和兵部之间的博弈,皇上也门清。他心里早对工部不满,本朝工部权利过大,别的还是小事,但是军械可是大事儿。
如果不是十一去南方大营保护平顺亲眼见到了工部给的粗制滥造的东西。他这个皇上都不知道工部的胆子竟然已经大到这个程度了。敢拿前线战事开玩笑。
本来最初把军械的职能挪到工部,是为了制衡兵部,同时也怕兵部一家独大权利过高。却没想到兵部权利是不高了,但是工部却高了起来。
军械配件以次充好!这事让皇上清楚的认识到。这事儿他做错了。他本意是制衡,但是却意外的让工部成为独大。
不是每场战争都能有一个赵平顺能够临场发挥减少残次配件带来的影响。若是因为这个而导致战败,皇上觉得他能生吃了工部尚书。
三日后,皇上颁了圣旨。其他的旨意都和赵家没什么关系,只和赵家有关。
其一是裴文羽留京任命为了兵部侍郎,主抓军械制作。其二是平顺留京任命为了兵部员外郎,辅佐裴文羽。
这个消息让裴文羽震惊,他这个等级的武官一般是外放到外边保家卫国的,却没想到现在竟然会让他留京。
和裴文羽比,平顺就淡定了许多,他早就猜到自己不是工部就是兵部。现在能在裴文羽手下做事,他其实还感觉挺舒坦的。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