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数学(第 4/4 页)
而且,特么的这两本书全都是两汉之前的著作。
两汉之后,聪明勤劳的中国人,居然连一本能拿得出手的数学专著都没有。
以至于连阿三这种谁都能欺负一下的民族,都能在数学方面领先大唐,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而这,也正是李承乾要把这个议题拿到太极殿之会上来讨论的真正原因。
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诸子百家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发动整个华夏民族的智慧来研究数学。
......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
只有数学发展上去了,才有其他科学发展的土壤。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从御座上起身,环视全场,郑重道:“数者,天之道,地之理,世人格物而致知,笃行而致远,诸卿当时刻牢记,不可或忘......”
“朕意,自明岁起,于科举中别设算术一科,凡算术不合格者,纵有惊世之才,朕亦不用也......”
“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望诸卿能明朕内志,与朕携手,共创我朝万世不易之基业!”
既然诸子百家不去主动研究数学,那没办法,只好由他这个皇帝亲自下场操持了。
李承乾就不相信,当科举跟数学挂上钩,还有人敢不重视这门学问的作用......
虽然不明白皇帝说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什么意思,也不清楚皇帝的“内志”究竟是什么。
但既然皇帝已经这么说了,众人只得躬身再拜,应道:“陛下天生神圣,明见万里,臣等为顿首百拜而已!”
李承乾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坐回御座,吩咐道:“新历总纂之人选,诸卿再议一议吧......”
【太极殿之会到此结束,过渡一下就准备开始传位了,只是要怎么从元新七年一下蹦到元新十九年?请有想法的读者大大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