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辽东君臣(第 3/3 页)
而皇帝老爹只要对此有所耳闻,为了稳定官心民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肯定会公开露面,驳斥流言。
可是皇帝老爹至今都没有表态,而且连他派去问安的王妃也被挡在宫门之外,说明天子的身体就算没有流言里说的那么夸张,也一定是出了短时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
皇帝回銮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可长安的局势如果再不控制,就很难收拾了。
......
崔明也能看出眼下的困境,但他却不愿意看到李彻就这么回长安。
长史大人苦口婆心地劝道:“大王这些年在辽东做的颇为出色,陛下时有嘉奖,日后未必不能南面称君,荣登九五。若因擅离封地惹恼了陛下,该如何是好?”
李彻想了想,无所谓地笑道:“若果真如此,大不了去西域之地为王就是。”
“父皇曾与我说过‘大丈夫志在四方’,临山王既然肯甘冒奇险,远渡重洋去扶桑之地为王,本王身为太宗嫡孙,圣上长子,又岂能落于人后?”
前段时间,李阙随吴王一起出发,前往扶桑封国的消息传到辽东,李彻心中感到惊讶的同时,也不无感慨。
就和李显将他看做唯一的对手一样,李彻心里的皇位竞争者,从来就只有李阙一人。
两人年纪相仿,几乎可以说是从小斗到大。
别看李彻这些年在辽东做的如火如荼,李彻的功绩也丝毫不比他差。
大唐西面的那些蛮夷,包括吐蕃在内,都是被李阙灭掉的。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用一兵一卒,而是如春秋时期的管仲一般,“通轻重之权”,用商业手段,瓦解了西南诸夷国内的经济,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内附大唐,请求庇佑。
论开疆拓土的功劳,皇帝诸子中,没有任何人能比得过李阙,他这个嫡长子也不行。
另一方面,两人在朝堂上的支持者规模也不相上下。
李彻因为是嫡长子,占据大义名分,获得了很多信奉正统的官员的效忠。
而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商人子弟,则大多都聚集在了李阙身边,和他以及他身后的官僚集团打擂台。
长此以往,将来皇帝的位置到底由谁来坐,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