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喷子(第 3/3 页)
他们的学问,几乎全是从书上得来的,又有几人像当年的百家先师那样深入社会,根据现实需求修改自己的理论?
至少大部分人都没有做过。
而这样的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和一步一个脚印从辽东“拼杀”出来的杜构坐而论道?
看着杜构那张因为久经风霜而显得有些粗糙的脸庞,一小部分人突然觉得“我艹,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
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杜构话锋一转,说道:“方今幸甚,天子在位,以圣行役物,用德政佐民,兴百业,利天下,虽古之圣王亦不能及也!”
和刚才张柬之的马屁比起来,杜构的这个马屁,档次高了不止一点点。
因为,他说的是事实啊!
这些年来,大唐在李承乾的统治下百工兴旺,商业通达,百姓丰衣足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自有明史记载的宗周以来,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
【明明有这么好的政绩你不拍,偏偏提什么‘外王内圣’‘厚德载物’,简直不知所云。】
在心里吐槽了一句刚才张柬之那弱智一样的马屁,李承乾一脸欣赏地看向杜构,暗道:【杜构这几年在辽东总算是历练出来了,再放到洛阳锻炼两年。如果没问题,应该就可以召回长安,接英国公、燕国公他们几个人的班了。】
英国公李绩、燕国公于志宁等人都是跟随李唐打天下的老臣。
按照他们的功绩,本来应该和房玄龄等人一样进封郡王,只是李承乾手边一时间实在无人可用,这才把他们两个的封赏押后。
不过这两人今年都已年过六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嗝屁。
如果不能赶在他们死前把王位封下去,就算死后追封,他这个皇帝的脸上也不太好看。
因此,新老接替的工作必须得尽快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