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未来可期(第 2/3 页)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乡人赞之曰‘可谓公矣’,正应其理......”
张季这番话,如果换在墨子所处的时代,肯定会被人喷到死。
放在秦汉魏晋时期,也要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放在当下,放在这太极殿上,似乎......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
......
看着诸子百家和王侯公卿一脸淡定的模样,张季有些愣神。
按照他从前人典籍中得来的经验,墨家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一个是“兼爱非攻”,一个就是“举义众贤”。
每当墨家提起这两点的时候,总会迎来各家各派的围攻和当政者的打压。
可今天是怎么了?
诸子百家听到举义众贤的理论,为什么没有一点反应?
是他们没有听懂话里的含义,还是说自己没有讲清楚?
张季一时间都有些糊涂了。
他糊涂,李承乾可不糊涂。
之所以诸子百家会反应这么冷淡,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像施范之前说的那句话一样——“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当年汉武帝虽然搞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他不是南宋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煞13罗大经,不会天真到以为仅靠儒家的学问就能管理好国家。
汉儒自己也不会自大到真的认为靠嘴皮子就能让蛮夷臣服。
虽然诸子百家明面上都被“罢黜”,但他们的很多思想,其实都已经被儒家吸收,成为了儒家思想的一部分。
作为儒家的“一生之敌”,墨家的思想被儒家借鉴的最多,其中就包括了“举义众贤”理论。
曾几何时,“非列侯不得为相”,“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几乎成了世所公认的真理。
就连那些寒门子弟自己都认为比不上对方,只能做世家子弟的附庸。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