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儿子们的选择(第 2/3 页)
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朝廷颁布了法律和政令,官员们要尽快将之解释给老百姓听。
如果官员没有提前说明,那么如果百姓一不小心犯了法,罪责就要算到官员头上。
这便是俗语“不知者不怪”,或者“不知者无罪”的来源。
当然,这个规则大多数时候都没什么卵用,不过是句空话而已。
但在朝堂上,在太极殿之会这样的场合,该喊的口号,该做的面子工程还是要做足。
要不然,怎么体现大唐作为“礼仪之邦”的风采?怎么展现朝廷“仁德治世”的理念?
......
趁着杨师道宣明规则的这段时间,李承乾的目光又开始满场乱转。
这一次,他的注意力并不在与会的诸子百家身上,而是关注起了几个儿子的表现。
经过这些年的“辛苦耕耘”,李承乾的子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如今,他已经有了七个儿子,九个女儿。
女儿们就不说了,七个儿子中,从华阴书苑毕业,开始接触朝政的有四个,分别是中山王李彻,临山王李阙,陈留王李显和濮阳王李钰。
这次太极殿之会,他们几个也都参加了。
不仅如此,李承乾事先还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学问。
这么做一来是为了了解几个儿子的思想倾向,为挑选继承人提供参考。
二来也是给机会让他们组建各自的班底,为接下来的皇位争夺战奠定基础。
眼下太极殿之会开会在即,几人也都已经挑选完毕。
李彻和李钰两兄弟,不出李承乾所料,分别选择了儒家和墨家阵营。
至于田思所生的皇次子李阙,则挑选了来自洛阳,不怎么被长安舆论待见的重民学。
考虑到田氏的商人背景,这个选择还算在情理之中。
唯一让李承乾有些没想到的是皇三子李显,居然跟荀子学派还有商鞅法家搅和到了一起。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