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自寻死路(第 2/3 页)
护卫领命而去,大约过了一炷香时间,就带着打探到的消息走了回来。
听完护卫的报告,李治带着众人离开东市,先回客栈找了些人手,这才出城向西北方而去。
......
两个时辰后,李治一行的马队来到盖牟城外,距离黑水河干流仅有数里之遥的一处河流旁。
登上一座低矮的山丘,一眼便能看见浩浩汤汤的黑水河在不远处奔流而过。
山丘下的平原上,原本的荒芜已经再不复见,泥砖垒砌的房屋鳞次栉比,铺出去好大一片。
李治坐在马上,一眼扫过去,就数出了大大小小数十家作坊。
但他的发现还远远不止于此。
在他的视线中,那条从山丘发源,流经作坊区,最终汇入黑水河的河流,靠近山丘的这一半还算清澈,可是流经作坊区那一段,已经污染的不成样子。
原本一丈多宽的河面,被挤压得只剩不到一半,河面上漂浮着许多乱七八糟的杂物。
即便不时有人驾着小船清理,依旧于事无补。
太阳逐渐升高,被这盛夏的烈日一晒,整条河都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哪怕隔了几里地,一行人依旧忍不住胃里翻腾,作势欲呕。
李治不是没有进过作坊,但他却从来没见过今天这样的景象。
看着那淤塞的河面上漂着的死鱼,看着那些竖立的烟囱中升起的滚滚黑烟,李治的心里在滴血!
......
和西方那些白皮蛮夷不同,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就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命题。
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易经》)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又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华夏的先哲们,无不在强调“天人合一”,呼吁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