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前奏二(第 2/4 页)
于是,在总结了历代杂家言论,并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脑洞后,这些人打起新杂家的名头,号为“重民之学”。
......
纵观重民派的论述,满满都是为商人洗地,为商业活动张目的内容。
比如“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又比如“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贫穷。”
再比如“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总而言之一句话——“有钱不是罪,商人也不是万恶之源,是否贤明,是否忠信,和人的身份地位无关,只在于他的本心是善是恶”。
这种论调,实际上就是在挑战儒家固有的阶级论,角色论。
如果真让他们做成了,儒家的根基都要为之颤动。
但他们大胆的地方还远不止于此。
作为一个新兴学派,还是一个主要成员是商人子弟的学派,重民派对一切新事物都持正面态度。
他们明确提出“时移世易论”,用“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为借口,主张应该代代革鼎,去旧迎新。
这个理论听上去和法家的“变法论”差不多,然而却更加激进。
法家只在社会出现问题,国家机器运转不畅的时候才会寻求变法,解决矛盾。
可是按照重民派的观点,等到社会出现矛盾再去变法就来不及了。
他们主张国家政策要“实时更新”,要根据国家现状,不断调整政策和法律,以适应现实需求。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