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价格战(第 3/4 页)
叶舟见许大茂心意已决,他也不再多劝:“许先生,那我先回去准备了。”
他走后,邹志雄看着许大茂出声询问道:“许先生,香江毕竟是亚洲制造业的中心,我们一下降价五成是不是太多了一点。”
许大茂摇头说:“香江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建设,香江确实已由昔日的转口港发展成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城市,1984年制造业生产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3%,可以看出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
可是随着香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还有地价的疯涨,你觉得香港的制造业还能这样一帆风顺的发展下去吗?”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陆实际上是处于半闭关锁国的状态,大陆的很大一部分进出口贸易都要经过香江。
六七十年代,香江制造业崛起,最繁荣时期,由于劳动力短缺,一度开放边境,引入内地的劳动力,只要来了就有身份证。
不过香江这种制造业的和谐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陆改革开放初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打开国门后,以性价比的优势,迅速的将香江资本吸入内地,同时也在碾压香江制造业,香江本土制造业逐渐走向消亡已经成了定局。
“许先生,你的意思是香江的制造业早晚撑不下去?”邹志雄张大了嘴巴。
许大茂极其肯定的点点头。
屋内变得沉默了下来,如果许大茂所说为真,那么香江的制造业却是早晚撑不下去。
这让在香江以制衣工厂起家的邹志雄有些接受不了。
不过一想到自己在刚认识许大茂的时候,他们就直接把工厂搬到内地的事情时,邹志雄额头上慢慢冒出了一层薄汗。
心中对许大茂这种高瞻远瞩般的预见性更加敬畏。
许大茂仿佛未觉的开口继续说:“其实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北移是趋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趋势。所以在香江继续发展制造业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是地价,还是劳动力都没法跟内地比,罗顶邦这些人早晚也会跟你一样,去内地设厂。香江的优势是金融和船运,甚至购物旅游比发展工业都有前途。”
“可是我们直接下降五成的成本,会不会把这些人逼的太厉害啊。”邹志雄听懂了许大茂的这套理论,可是压力就在眼前,他哪里能想的那么长远。
许大茂不屑的道,“怕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不挤兑他们,别人也早晚会挤兑他们,时间迟早而已。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