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八十五章 第二次投降(第 4/4 页)

    但李鸿嗣的士兵追得急,兵粮不够战马倒死,便在甘州化起了缘,他自己亲自进入甘州城,请闲居老将这些士绅出粮出马,士兵则以队为单位归家,在自己的宗族所在地连吃带拿。

    这个行为本身很正常,明军是这片土地上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军队来源也都是本地军户、营兵,回家补给一下再上战场无可厚非。

    坏就坏在李鸿嗣不知道后边跟了个张天琳。

    他的军队还没归队,张天琳就已经冲进甘州了,一下子就酿成了甘州大乱。

    张天琳不仅是元帅府将领,过去还是独立的农民军头子,他也不知道李鸿嗣把军队散到各地,只是进了甘州便成批次顺势铺开,六个把总司不指望占领地方,只是让麾下将官发挥想象力,在绿洲沿途每一个村庄堡寨散布各种各样的假消息。

    张天琳和王自用属于两个极端,王自用特别擅长利用迷信与观念动员底层百姓,张天琳则恰好相反,他擅长的是利用乡绅传播假消息。

    这是他过去在陕北流窜时的拿手好戏,他试过建立堡寨当坐寇,但那时候他还没有跟官军正面作战的能力,地方上靠宗族抱团修堡立寨活下来的百姓,又基本上都是刘承宗造反前的黑龙山那个状态,官军来了不乐意合作,流寇来抢劫更要以命相搏。

    这种情况下跟乡绅制定乡约或做百姓工作没有意义,不如四处流窜利用他们传播恐慌,散布各种各样的假消息,反倒更能起到降低官军组织的作用。

    在甘州,张天琳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转眼之间,随着他的军队挺进甘州,包括杨嘉谟被俘、死了、投降、逃亡,李鸿嗣死了、逃亡,明军主力被歼灭、俘虏、收编,甚至元帅府大军已经占领甘州向凉州推进之类的谣言,都在几日之间漫天乱飞。

    李鸿嗣为了避免谣言传播动摇军心民心,只能放弃追击高应登,集结军队在张掖绿洲上跟张天琳分散各地的军队反复作战。

    短时间内,张天琳分成六司的军队处处遇袭,甘州的明军太多了,他麾下有一个把总司甚至一天之内被官军沿途截击三次,军队失去建制跑得满地都是,这种情况直到高应登率军回头才稍有好转。

    甘州城的第一次投降,就发生在张天琳部与李鸿嗣部建制被完全打乱的时候。

    张天琳率百余骑从西门冲进了甘州城,占领城墙一个半个时辰,进城一边巷战一边设置知县、县丞和典史,冲到官仓开仓放粮城里就乱了套,随后下令把城上大炮的炮眼全部钉死,埋设火药炸塌了西门的城门洞。

    随后明军来袭,张天琳便带着三名县官儿从街市横穿,自南门跑了出去,仅留下一面手写的元帅府大旗插在甘州城墙上,待明军入城把旗子扔到城下,甘州城又被明军宣布光复。

    这半个多月张掖绿洲说是处处烽火也不为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元帅府的冯瓤部以一个完整车营的状态进入甘州,直接导致张天琳散布的谣言坐实,沿途各地驻军较少甚至没有驻军的军堡民寨,都以为元帅府已经彻底占领了甘州。

    西门被炸塌的甘州城本就守军不足,钉死炮眼的火炮还正在被匠人修复,面对冯瓤部摆开而来,守军别无他法只能第二次宣布投降。

    收到这样的消息,在高台城外的刘承宗也同样大为振奋,正逢黄胜宵部押送十二门火炮运抵高台,他当即鼓掌大悦,道:“额哲,取纸笔来,我要告诉冯参将,把甘州士绅送来劝降。”

    站在身后侍立的养子额哲麻利地取来纸笔铺在桌案,一边磨墨一边疑惑地问道:“父亲,大炮都运来了,还劝降他干嘛?您不是说这个总兵官不会投降吗?”

    刘承宗挑出一支笔来,看着额哲笑出一声,摩拳擦掌道:“劝降他,不是为了让他投降,而是在攻城时削弱守军的防守意志,等着瞧吧,歼灭甘肃边军的总攻要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1717新美洲帝国 天下枭雄 小老板 潜行者 不是吧君子也防 酒仙斗罗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大清要完 唐朝地主爷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 斗罗:开局半神,被千仞雪曝光 三国之暴君颜良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