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七十二章 有情有义(第 3/4 页)

    至于伤亡、损失、杀敌,一切的数目,都只是把战争结果量化以供直观参考的表象。

    在这场战斗中,高应登不知道镇夷军发兵南下的目的是什么,但总归镇夷军的目的绝不是跑不过挨顿锤退回去。

    现在唐通没被歼灭、没有撤退、成功引诱敌人来战,那毫无疑问冲突的胜利者就是唐通。

    就算唐通的千总部只剩下一个人,明军这支军队只死了一个人,输掉战斗的也是明军。

    既然他们输了,士气就必然受到影响,更何况在正面以双倍兵力都没能达成目的,他们就已经是惊弓之鸟了。

    只要他们看见元帅府援军抵达战场——高应登心想,大元帅交给他的命令,可以轻而易举地被达成了。

    偏偏就在此时,散布在外围的塘骑带来局势有变的消息:“将军,高台敌军兵分两路倾巢而出,一路在南,一路在西。”

    靠塘兵旗帜交替传回的一捷没有两路分兵的具体数目,但高应登对高台敌军数量心里有数,那有六千到一万明军,绝不是他能独立对付的数目。

    即使在刘承宗的诱敌之策里,也没有把那支军团倾巢而出计入考虑……这本身就是非常离谱的事,敌军费尽心机修建营垒,怎么可能全数从工事中出来呢?

    塘兵的一捷不会出错。

    一捷确实准确率不高,但那是针对长距离的复杂情报,这种仅有敌军动向不包含准确数量的简单情报,而且传递距离还近,出错很难。

    两路敌军,自北向南的是想接应战败的镇夷军,这个高应登很容易推测;而自东向西那路,看上去是试图封锁高应登的退路,也很容易理解。

    但这事不对。

    高应登进军的脚步停住了,他一面让塘兵把情报给后方的刘承宗送过去,一面暗自思虑敌军倾巢而出的原因。

    他是诱敌的,本身唐通就是在塘骑遮蔽外行军,双方开战后他的位置也为敌军塘骑探明,李鸿嗣试图集结兵力消灭他,似乎可以理解。

    可问题出在,明军掌握的元帅军动向,不应该只有他,还应该有统率蒙古兵在黑河上游筑坝的莫与京。

    高应登心想,他们把自己围个水泄不通,却把高台修筑的工事扔给莫与京?这解释不通。

    想到这,他对塘兵下令道:“把消息告诉唐千总,并向东铺开,观望高台,他们应该有援军过来了。”

    如今的战场形势,成了几个以唐通部为中心的半圆,唐通北边是撤退的镇夷军,镇夷军北边是试图截击的高应登,而高应登实际上也被李鸿嗣包围了。

    好在有塘骑料敌于先的帮助,让高应登对自身所处的条件有充分了解。

    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有限的时间内,从歼灭镇夷军、汇合唐通、逃出包围圈等几个选择中,挑选到最优解。

    他首先放弃的就是歼灭镇夷军,没有时间让他收降、打扫战场或把近两千军队彻底杀死,否则就会失去逃出包围圈的机会。

    而逃出包围圈的机会有两个,第一是舍弃唐通部,转头向西,则有可能会跟那支西进明军撞上,有很大机会能跑到跟刘承宗汇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晋末长剑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沉溺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江湖三女侠 不是吧君子也防 酒仙斗罗 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红警军团在废土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 风声 秘密部队之龙焱 高武三国 重生大唐当奶爸 带着淘宝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