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未来生物发动机雏形(第 3/4 页)
过去,汽车发动机的热值能达到40%都算是很厉害的,并且还不是稳定保持,这是实验室的数据,不是实测的数据。即便是实测数据,也是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不能代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
这样的能源利用率也太拉胯了,不用担心污染也得考虑一下利用效率的问题啊。如果旋风菌做成了生物发动机,那就是几乎无损的能源利用率。那么以后大家的出行成本会更低,就跟大家都用管束列车出行一个概念。
这个前景越想越美妙,屈萍立马联系了材料部门的团队,要求他们制造出一个小型的潜艇,前提必须是生物产品。
“多大?”
“五厘米左右就行,内部要有相对完善的传动系统,如果没有的话就给个密闭的壳子都好。”
“哦,能问问你们要做什么吗?”
“暂时不能,我会把简图发给你们,记住!必须是生物产品,能培养加工出来的,不要金属机械产品。”
“好吧。”
面对这样奇怪的要求,材料部门也没有多想,大家各司其职,即便是有合作关系,也不能强行打探别人的秘密,这是违反工作纪律的。
但是生物产品搞出来的潜艇,是个什么概念?一下子就让人挠头了,没听说过潜艇是培养出来的啊。
“头,要不我们就把硅藻壳给弄成个潜艇呗?反正最近管束通道出货大。”
“好主意!我们可以先用生物膜搭建潜艇的框架,然后再通过硅藻的繁殖将硅藻壳布满潜艇的外壳。这样还能满足潜艇可以打开的要求,就这样吧!”
材料部门自己的动手能力就不错,很快就做出了几个样本,屈萍看了之后非常的满意,当场就带回去了。
将“潜艇”仔细打开,然后把旋风菌的身体放进了潜艇当中,鞭毛就露在外面了。
刚一放进水里,潜艇当场消失,快到让人看不清,涂着红色点点的潜艇已经到了培养皿的边缘。
“刚才的轨迹看清了吗?”
“没看见,好在录像了。”
“快快快!”
团队迅速的忙活起来,好家伙,这个速度,直接一秒游出百倍于自身体长的距离,大家不通过慢镜头都看不清。
再次逮住一个旋风菌后,塞进了小型潜艇中。
这样一搞,观赏鱼缸大小的培养皿就乱了起来。
这两个旋风菌身上套着壳壳,还有这红点,视觉效拉满,它们确实没有视觉,但是身上绑着东西,给谁都不舒服,于是这两个旋风菌就玩命的乱窜。
奇妙的是,无论怎么乱窜,它们根本都撞不到一起。或许这样的速度对于它们来说不算快,就好似两个跑步的人迎面跑来,反应时间很足够。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