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八章 无处话凄凉(下)(第 4/4 页)

    嬿婉似哭似笑,十分惶惑:“皇上果然还念着她,一个惇贵人还不够,皇上还要建一个梅坞!”

    春婵待要劝慰,嬿婉却是认死了,“皇上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过问,可是他心里明明就是放不下。乌拉那拉氏,她好狠,她拼着一死,就是让皇上忘不了、放不下她,还让所有人都以为是我杀了她。她……她算计得我好苦啊!”

    春婵明知嬿婉所言是真,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活人又怎么和已逝之人争去。万般苦楚在心头,只得劝了嬿婉回宫才是。然而嬿婉最伤心的是不能与亲生儿女亲近,这一悲非同小可,一时间谁也劝不住,便往养心殿去。

    养心殿里正在上灯,烛火通明如流水倾泻,照亮美人的明眸星灿。

    芙芷抹着皇帝喜爱的海棠色胭脂,微垂螓首,一弯累丝凤的金珠颤颤垂到鬓旁。她依偎在皇帝身边,软语低声:“皇上不是刚画了一幅梅坞的草图送去内务府了么?怎的又画了?”

    皇帝左看右看还是不满意,继续专注于此。

    芙芷略感无趣,还是尽量寻了话头来说:“皇上很喜欢梅花么,所以要建梅坞?臣妾曾在御花园种植梅花,来日梅坞的梅花,可否由臣妾照料?”

    皇帝颔首道:“你若愿意,自然是好。”

    芙芷立刻捕捉住皇帝语中的淡淡喜悦,更靠近皇帝几分,“那臣妾可以在梅坞陪伴皇上么?”

    皇帝笑笑,挽住她的纤细柔荑,“等朕改好这个再说,咱们先去漱芳斋听戏。”

    二人正说笑着出了养心殿,却见嬿婉扑上台阶,满面是泪。皇帝笑吟吟关怀备至,“咦?京城风沙这么大么?皇贵妃眯了眼睛?”

    嬿婉落泪凄楚,正要哀求。皇帝笑意愈深,“听闻皇贵妃料理后宫事务十分妥当,处处循照旧例,未曾妄改。朕很欣慰。”

    这分明是要她遵循如懿留下来的规矩!

    原来,后宫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他知道她的难堪,她的委屈,她的劳心劳力却无人尊重。而他,全然不在乎。

    嬿婉凄厉地喊道:“皇上!”

    皇帝并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径自说道:“你既为朕的皇贵妃,一切要以后宫诸事为要,旁事切勿挂怀,免得分心劳神,如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那般憔悴伤身。”

    语气是关切的,仿佛他在意着她。可强烈的恐惧紧紧攫住了她的心声。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是怎么死的,她再清楚不过。

    芙芷还在那儿火上浇油,“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都颇有家世,还有亲人照顾探望,送来名贵药材,令皇贵妃仿佛不是吧。”

    皇帝温和地扶住嬿婉,“所以皇贵妃,你更得善自保养,无须为儿女事劳心了。好了,别跪着了,起来吧。”

    嬿婉的手臂被皇帝触碰着,无端起了密密的一层栗子。她在颤抖,可她没有办法,再恐惧,她也不得逃离。末了,她狠狠地咬着牙关,才能使出最后的力气,强撑着道:“臣妾闻得皇上口谕,特来……特来谢恩。”

    皇帝微笑,眼里闪过一丝冷意,携着惇贵人离去了。嬿婉身子一软,坐在玉阶上,听着风声呜咽如泣,再无半分挣扎的力气。

    再见到皇帝的时候,已是过了二月。身为皇贵妃,年下自然有无数要事要忙碌,而手下的奴才们办事并不利索,状况频出,几乎让她焦头烂额。好容易应付了过去,缓过神来,人却憔悴了许多。白日里辛苦操劳,夜里思子情切,连心口的疼痛也日复一日加剧了。

    春来得晚,二月二撤了地龙,宫里还是森寒料峭,少不得又添了火盆。夜来无聊,嬿婉正无趣地闷坐着,想着红颜未老恩先断的哀伤,却是敬事房的徐安来传旨宣她侍寝。

    嬿婉颇有些意外,自从汪氏得宠,皇帝几乎只召幸她与香见,偶尔想起旁人,也不过是颖妃、诚贵人之流。细算着她也有小半年不曾承宠了。

    春婵喜不自胜,一壁替她上妆更衣,一壁嘟囔:“皇上传召总是好事,小主若是能得皇上欢心,说不定阿哥和公主就可以回到您身边了。”

    是啊,她的指望,不就是这个么?

    于是强打了精神,打算在床笫间百般迎合讨好,可皇帝并无那样的心思,只是嘱咐她睡下,便侧身熟睡了过去。嬿婉莫名其妙,心中惴惴,这一夜自然睡不安稳。到了三更时分,窗外风声更重,犹如在耳畔呜咽。嬿婉心念一突,想着这心痛症该传太医来瞧瞧了。这样蒙昧间睁开眼来,正对上乌沉沉一对眼珠,吓得她“呀”一声惊呼,倏然缩到了床角。

    那人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她。嬿婉慌乱了半晌,才发觉那是皇帝冷漠的眼,她惶恐地缩起身体,“皇上怎么这样看着臣妾?”

    烛火燃了半夜,垂下累累珊瑚般的烛泪,火焰子跳了一跳,照得皇帝的面庞阴晴不定。皇帝淡淡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旧事睡不着。”他定一定,“皇贵妃,今儿是二月十八。”

    嬿婉只觉得脑子都僵住了,含含糊糊道:“是,是什么日子?”

    皇帝沉浸在某种思绪中难以自拔,“那一年朕巡幸杭州,也是二月十八,如懿上了龙舟与朕争执,一气之下断发。”

    恐惧的情绪狼奔豕突,占据了她的心与身。嬿婉口干舌燥,言语连自己听了都觉乏力,“这么久的事了,皇上别再为此生气了。”

    皇帝微笑:“朕不是生气,朕只是好奇。那一晚,皇贵妃,你在做什么呢?”

    嬿婉张口结舌:“臣妾……臣妾不记得了。”

    那声音比哭还难听。皇帝根本毫无兴趣,他翻身躺下,恍若无事人一般,“哦,不记得了,那睡吧。”

    嬿婉怎么敢睡,她害怕地睁大了眼睛,强自镇定着。四下阒然,有腊梅的花味入夜弥香。她痛恨这种气味,深入骨髓。她知道,他是故意将这花供在殿内。他的心底有森然寒韵,那是怀疑、冷漠和疏离。

    而她,无计可施,只能活在他的这种情绪之中。因为她太过明白,只要他疑心起,任何人都逃脱不得,翻转不得。任谁都是。

    皇帝闭着眼睛,却知晓她的木然与慌张,慢悠悠道:“怎么?睡不着了?要是睡不着,让李玉早些送你回去。”

    她简直如逢大赦,迅速地起身穿衣,逃也似的离开了这牢笼般的养心殿。

    窗外风雪蒙蒙,那雪朵夹着檐下吹落的冰碴儿,沙沙地飞舞。天空和大地是融为一体的昏黑与茫然,只有远远近近几盏昏黄的灯笼,像是鬼魅的眼睛。有几点冰碴儿飞落在嬿婉脸上,粗粝的冰冷让刚从温暖中出来的她凛然一颤,刚想将那冰冷掸去时,那冰碴儿迅速化得只剩下一抹凉意。

    嬿婉再清楚不过,此生此世,她都要活在这冰凉凄冷之中。

    是啊,她赢到了什么?璟妧的厌恶,永琰、永璘和璟婳的离开。那个汪氏,简直就是乌拉那拉如懿的阴魂,颖妃、容妃、愉妃,她们个个恨不得吃了自己!太后,太后也不是善碴儿!还有皇帝,他的疑心永远不会散去。而她所余的,居然只有一个皇贵妃的头衔,虚空的名位。

    嬿婉虚弱到了极处,一口气上不来,那种绞痛再度袭上心头。她昏昏沉沉跌在春婵怀中,仓皇离开。

    皇帝闭着眼,却无法沉睡。殿内火烛燃到了尽处,摇摇晃晃,终于熄灭。外头风雪渐歇,檐下灯笼晃动的声音清晰可闻,只让人愈觉清冷。皇帝轻轻叹息,想起白日里尚书房师傅禀报永琰素日的功课,那可算是一个争气的孩子。暂且留着嬿婉,也不过是看在她还是永琰和永璘的生母。一旦嬿婉被废弃,若再想看重永琰,这孩子只怕终身都要背负着生母带来的屈辱,没有任何登上大宝的机会了吧。

    细想来,他似乎也没有比永琰更出色的儿子了。

    皇帝忍耐片刻,终于平伏下气息,摸出了枕下一方绢子,轻轻握在了手中。

    是年春日,嬿婉便被诊出有心悸之症。皇帝顺理成章地晋封了颖妃为颖贵妃,庆妃为庆贵妃,为嬿婉协理六宫事。而容妃虽然名位未升,却是享着皇贵妃的分例,超然于众人。这般相安无事,便到了乾隆三十五年。

    这年五月十一,皇十七子永璘满三岁,合宫大庆。此时距嬿婉晋令皇贵妃,摄六宫事已然五年。而永璘,在三年前出生,实足是皇帝的老来幼子,疼爱逾常。按理说,皇帝这般疼爱幼子,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宠爱皇贵妃魏氏。

    然而这些年,皇帝只与她维持着面子上的客气。私底下的冷淡,她比谁都清楚。皇帝专宠的,唯有容妃寒香见与惇嫔汪芙芷。而芙芷在得宠之后的第二年,皇帝的万寿节后,她很快搬出了与容妃同住的承乾宫,成为翊坤宫新主人,独掌一宫事务。

    用皇帝的话说,便是“汪氏细心,由她照顾翊坤宫花草也好”。

    当然在后宫诸人看来,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乌拉那拉如懿已死,荒落的翊坤宫总会有新的主人。而不快的,也唯有卧病的皇贵妃而已。

    再者甚得六宫尊重与皇帝爱宠的,便是颖贵妃。除了养育七公主,联姻蒙古,颖贵妃所得的尊荣,早已不下于皇贵妃所有,隐隐有夺其锋芒之意。而于嬿婉,孩子一个个生下,也只能养在撷芳殿,由嬷嬷们悉心照顾。而她,一年中能见孩子的,不过寥寥两三面。

    这般主理六宫的权柄宠眷,反而不能将孩儿留在身边养育。宫里自然有颇多闲言闲语。但皇帝与太后的说法却是冠冕,“既然要主理六宫事务,那自然是要专心专意,不可为旁事分心了去”。

    据说那日芙芷在翊坤宫赏花时闻言,对着宫女们便是一声冷笑:“如此说来,皇贵妃不过是个紫禁城后宫的管家罢了。”

    芙芷那时已是惇嫔,这般不将皇贵妃放在眼里,自然是恩宠深厚的缘故。然而言辞锋芒锐利,也是看出了嬿婉对后宫之事的力不从心,便是位同副后又如何?颖贵妃所领的蒙古妃嫔自然是不屑于嬿婉,自成一派,事事以颖贵妃马首是瞻,公然与她冷然相对。容妃独领盛宠多年,我行我素惯了,便是庆贵妃、愉妃、婉嫔等少伴君侧的妃嫔,也是安静度日,几乎不去应酬她。

    后宫这般四分五裂,嬿婉要维持着面子已经极为辛苦。芙芷更是数度叫嬿婉下不来颜面。几次按捺不住去皇帝面前分说,她含泪絮絮半日,皇帝停笔只是茫然问:“什么?”嬿婉便再也说不下去。

    偶然太后听闻,还要含笑奚落:“说来你当皇贵妃日子也不短,怎还是这般不得人心?倒叫哀家疑惑,这皇贵妃的权位你还拿不拿得稳?”

    嬿婉低着头,听着刺心之语,只能低眉顺眼地诺诺,含恨吞下屈辱。怎么能不要权位呢?拼了一切得回来的,就算拿不稳,也不可轻易弃了。

    好歹,好歹还有皇十五子永琰呢,那孩子,是最得圣心的。

    一开始,总还是有盼头的。便是圣宠大不如前,到底也是唯一的皇贵妃,摄六宫事。这五年来顺应帝心,绝无错漏。而离那个名分尴尬的皇后如懿去世,已然满了三年。三年丧期已过,再度立后也顺理成章。这几乎就是封后的前兆,当年的乌拉那拉如懿,何尝不是如此一步步登上后位。

    然而她心底知道,那是不会了。除非,除非有一日母凭子贵,她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皇家少年知事早,十岁的永琰什么都懂,在来请安的间隙轻声问:“额娘就这么盼着封后么?”

    嬿婉抚一抚鬓发上累垂的九凤金丝转珠步摇,柔声道:“额娘苦心保全了自己半世,若真有那一天,也算能松一口气了。”

    永琰不置可否,只轻轻摇了摇头,“额娘这些年人前风光,可人后的酸楚,儿子也知道些许。譬如七姐姐一直养在颖贵妃膝下,连她的婚事您都不能做主,皇阿玛只和颖贵妃商议,将七姐姐嫁到蒙古。至于九姐姐,在撷芳殿这些年,也不能与您亲近。”

    嬿婉被儿子说中刺心事,心底酸涩。这些年,纵然有宠,可皇帝偶尔看向她的目光,却让她情不自禁地打个寒噤。自己真的算是宠遇有加么?可皇帝的心思,她也从未真正明白过。

    这样想着,她的语调不觉冷然,“不过是女儿罢了,不在身边也无妨。她们的婚姻,只要对你有助益就好。永琰,只要你争气,你皇阿玛喜欢你。额娘就有问鼎后位的指望。”

    永琰轻声道:“那皇额娘……”

    嬿婉怔了怔,旋即正色,“她已经不是你皇额娘了,你这一声若被外人听见,不知又要多几多麻烦。”嬿婉忽然有些伤感,低声说,“额娘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怕身处后位,难免有一日要步乌拉那拉氏的后尘。可是如果额娘真有那一日,或许她的处境也会好过些。”

    永琰凝神片刻,“皇阿玛不是那样可以轻易转圜的人,尤其是皇……乌拉那拉娘娘……”

    他并未再说下去,因为进保已经过来,匆匆告诉她皇帝风寒发热的消息。

    皇帝素来最重养生,很少风寒,至于发热难受,更是难得了。嬿婉担着皇贵妃的职责,不能不去看望。

    进了养心殿,转过暖阁,皇帝却不在寝殿,而是在殿后的梅坞,那是一个小小阁子,一色的冰裂纹棂格窗,房内一切所用,皆是梅花纹饰。夏日纳凉,倒也是个不错的所在。只是,嬿婉并不喜欢去。每到此处,她便会想起,想起那个喜爱梅花的女子。

    是。哪怕那人已然身死魂消,哪怕胜利的是自己。想起她,嬿婉还是恨意横生。

    当下她便对李玉道:“既然皇上得了风寒,怎还在梅坞歇着,不挪去寝殿?”

    李玉诺诺,只道皇上乏累不愿挪动,嬿婉也不好发作,立刻殷勤上前去。

    皇帝身子不适,侧卧在榻上,睡得酣熟。房中药物的苦涩中有一缕清香溢出,那是一种难得的汤饮,几近失传,唯宫中仍有秘藏,名叫桑落青梅饮。每至桑落时,取存着的青梅和泉水酿制而成,香醑清甜,又有微酸,别调氛氲,真是清香四溢,闻之心悦。

    嬿婉知道多半是皇帝饮药后嘴里发苦,喝了这个,于是问道:“太医来过了?”

    果然李玉道:“是。已经喝了药,皇上才睡下了。”

    嬿婉问:“何不早来禀告本宫?”

    李玉倒也会说话,“皇上连容妃和惇嫔那儿也未知会,只打算睡会儿就好。但皇贵妃不一样,您位分尊贵,底下人必要来禀告。”

    这番话听着舒心,嬿婉也不敢与李玉这个皇帝跟前的红人多计较。恰见桌子上放了一盏紫铜飞鸾烛台,雪融纱灯罩上面画着笔挺一枝蘸水桃花,光晕朦胧,泛着流水漾春的暖意。

    嬿婉随手拨了拨,调转了话头道:“是暖雪灯,放在这儿倒也别致。”

    李玉忙道:“是。皇上前些日子吩咐的,以后都用这个灯。”

    皇帝本就生得白净,加之风寒体热,双颊上泛起酡红,轩眉漆黑,让光影映着面颊,越发显得轮廓有致。

    殿中有汤饮的甜香,中人欲醉。

    她记得《诗经》里的句子,皇帝曾经教过她,还是听翊坤宫中的人念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有些句子记得模糊,她还记得最末的诗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那仿佛,是一个女子错付了终身的诗。

    嬿婉来不及喟叹,那是故事里的事,与她并不相干。人世花开花落,她顾着自己还来不及。

    她想着皇帝这回风寒突如其来,若能悉心照顾左右,说不得会勾起皇帝旧情,缓和她与他实则脆弱无比的关系。于是她上前细看皇帝,轻轻唤了皇帝几声,见皇帝只是熟睡,也不敢再唤。

    嬿婉松一口气,“皇上忙于国事,偶感风寒也是有的,只是下回你得提点着,别让皇上伤身。”

    李玉苦笑:“是,只是奴才劝不住。”

    这些年皇帝的性子益发孤行,嬿婉当然知道。当下也就吩咐了李玉出去,自己一人伺候。

    李玉忙道了是,含着一抹笑跪安出去。

    嬿婉殷殷挪过一个十香花团锦软枕,轻轻抱住皇帝的脖子意欲放柔了伺候。皇帝忽然一动,挪了挪头,眼角忽而有一滴晶莹滑落。嬿婉暗暗吃惊,更加纳罕,只觉得心里无数个念头突转,目光忽然落在榻上一只青玉匣子上。

    她知道的,那是皇帝的爱物。心底的曲意温婉忽然凝成了一抹冷笑,她目光冷冷注视,见匣中竟是空的,并无他物。

    哦,这么些年了,皇帝病中决绝,终于肯撂下她了么?

    嬿婉心头一松,正要扬起唇角。忽然瞧见皇帝家常穿的赭色团福袍的胸前,露出一色娇艳。她的心思微微一颤,伸手一扯,才见皇帝虚拢胸前的是一方丝绢,大约是经年的旧物了,还是乾隆初年的花样,绣着几朵淡青色的樱花,散落在几颗殷红荔枝之侧。

    那一年,她还是叫青樱,他也只是弘历。

    嬿婉怔在那里,仿佛那丝绢的无数细丝一根根刺进心里,千头万绪,茫然受痛。迷茫间,有琐碎的记忆纷繁沓至,他最喜欢的那出戏,是《墙头马上》。樱花开时,他最流连。还有最得宠的惇嫔,也是与那人有着几分相似的容颜与性情。

    她忽然想起来,今天是什么日子。数年前,便是数年前的七月十四,有一个人,用一把匕首,了断了自己的一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这场风寒发热,全是由此而起。

    嬿婉心头大恼,双手颤颤,只欲撕碎了这绢子才能泄了大恨。然后这念头不过一瞬,她瞥见皇帝侧颜,便生了害怕。她犹豫片刻,终究放下绢子,慢慢地移到他身边躺下,轻轻抱住了他的臂膀,将头埋于他胸前。这样斜着的姿势并不舒服,足下的麻意慢慢攀到手臂,攀到肩膀。良久,仿佛连心也麻木了。她明明抱着他,他的手臂在怀中发烫,却并未有半分实在的暖意。她一点儿都不想靠近他,拥住他,可是没有办法,她实在需要一个依靠。因为她此生所有,皆是源于这个男人。

    她低首去寻,寻自己的手指,她恍惚觉得若是此刻指间有着那枚红宝石粉的戒指,或许,或许会好受一些。

    可是,早已寻不见了。或许那枚戒指,早随着凌云彻,一起堕入无边黑沉之地。

    巨大的震恸之后,唯剩了永息般的麻木,她却觉得自己这一生从未像此时此刻一般清楚明白过。她慢慢地笑出来,这半辈子的恩遇荣宠,荣膺皇贵妃,执掌六宫,位同副后,不过是一场虚空。这一生一世,她与皇后的宝座那么近,却那么远,再无接近的可能了。

    因为她知道,她明明以为击败了的,却永远在那里,不曾离开。

    从此,那日子便跟落了灰似的,风尘仆仆落下,再也抬不起眉眼。不为别的,只为一颗心就这般灰了。日子跟熬油一般,也熬到了九年之期。勉强振作精神处理后宫的大事,是已然晋为惇妃的芙芷生下了一个女儿,序列为十,人称十公主。

    皇帝听得喜讯时,正在梅坞听着戏子们唱《墙头马上》。音韵袅袅,挑动前尘往事里的桃红心事,倒叫这日渐老去的天子动了温柔心肠。

    真的,声音是不会老去的,就像曲子里的情事,少年的眉梢眼角,都是藏不住的情意。不像壁上挂着的那幅《湖心亭看雪》的绣样,就算爱护已极,都有了微微泛黄的痕迹。更别说绣这幅画的女子,早已过世许多年了。

    自永璘出生,紫禁城九年间未曾闻儿啼,皇帝六十五岁上又得了这个公主,且是盛宠不衰的翊坤宫惇妃所生,真是爱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几日几夜逗留在翊坤宫内,抱着不肯放手。一切封赏都按皇后所生的固伦公主之例安排,倒是惹得颖贵妃感叹不已,这情状倒是像极了当年翊坤宫皇后生五公主时的盛况。

    嬿婉是且喜且忧。喜的是惇妃这一胎是女儿,绝不会危及亲生子永琰的地位。忧的是皇帝爱宠幼女,总让她想起昔年五公主惨死之状,梦魇心悸之症又重了几分。

    自从恩宠渐薄,嬿婉便添上了这个心悸的症候,常年延医问药。好好的人,几年的汤药伺候着,没病也成了大症候。皇帝倒是来看了她几次,总叮嘱她好好保养,日常宫中琐事,交给庆贵妃、颖贵妃都好。偏偏嬿婉要强,太医说她有病,她也不肯承认,更不肯分权于颖贵妃,死命挣扎着,越发疲惫不堪。于是再有宫务,皇帝也少与她说了,就是七公主的婚事,更是一言不与嬿婉商议,径自与颖贵妃定了,将七公主许配蒙古,定下了终身之约。

    这一喜于颖贵妃是非同小可。她本出身蒙古,膝下并未有亲生儿女。得以养育七公主,乃是皇帝深恩,如今皇帝将七公主许嫁蒙古颖贵妃母家,从此满蒙联姻更深,颖贵妃在宫中的地位更是稳若泰山。

    宫中闻此喜事,都向颖贵妃道喜,似乎忘却了嬿婉才是七公主生母。七公主眼里从未有这个亲娘,自然不来问候,便是撷芳殿养大的九公主,也不过循例来道喜了一回,稍稍问候便起身走了。

    母女情分,不过如此。嬿婉添了一重伤心,终日辗转反侧,更是夜不能寐,虚弱憔悴得不成样子了。

    春婵竭力安慰:“小主一切只看着几位阿哥吧。他们才是您的指望呢。”

    嬿婉也想安慰自己,可心里酸得言语不得,只得一壁咳嗽,一壁叮嘱春婵:“贺礼再添上三倍。这几年来惇妃得宠,一路从常在升到了妃位,又让皇上老来添女,皇上一定很高兴。”

    生个公主而已,也能算福分!春婵心里嘀咕着,却不敢说出口。若是数年前的她,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吐出这句讥讽之语。然而这些年,她所侍奉的皇贵妃不过维持着一个空架子,圣眷,早就不在永寿宫停驻了。皇贵妃一言一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说,还要受着底下嫔妃们的冷眼闲气,长久的夜不能寐之后,心悸之症更重。所谓荣华富贵,不过是熬油般度日罢了。可皇帝好像还是不满意,七公主的婚事只和颖贵妃商议,九公主和永琰的婚事,那是圣意裁定,一句也未问过生母的意思。情势如此,便是她这个心腹,也得学着低头安分。

    但是说来,皇帝对嬿婉的儿女们还是很不错的。七公主成婚前封为和硕和静公主,嫁了蒙古亲王拉旺多尔济。然而这份体面,足足是给了颖贵妃的,既是全了她养育七公主多年的情分,又全了蒙古的面子。满蒙联姻,是颖贵妃圣宠十数年不衰的维系,皇帝这番安排,是要将七公主与养母的恩情更重几分,也是对蒙古诸部的看重。

    为了这份恩典,听闻颖贵妃私下数度垂泪,感激皇恩深重。便是七公主,也因为嫁的是蒙古亲王,皇帝特意恩许七公主可以随时进宫看望养母颖贵妃。

    自然,这些恩典里,皇帝对生母魏嬿婉,是只字未提。然而七公主嫁得好,嬿婉怎敢去添这份不痛快。转眼九公主和恪出嫁,嫁的是兆惠将军的儿子札兰泰。兆惠是朝廷里举足轻重的臣子,武功昭昭。虽然是圣心独定,嬿婉也是满心欢喜。而这位少年皇子,如同冉冉而生的朝阳,赢得了皇帝的注目与关爱。两位姐姐的好姻缘,是给十五阿哥铺好了太子之路。也足见皇帝对永琰的看重与疼爱。

    是呢,前头的皇子们死的死,出嗣的出嗣。十五岁的永琰,怎么看都是皇子里最出色的选择。去岁永琰也有了许婚的指望,未来的福晋喜塔腊氏也是皇帝亲定,只不过并非名门大族,嬿婉便有几分不悦,深觉配不上足以令自己骄傲的儿子。但无论如何,成婚后便有加封亲王的指望,那么他朝成为太子,也更有希望了吧。

    嬿婉这么想着,连入口的汤药也不觉得难以下咽了。何况今日,又有另一重期盼。自从病后,皇帝对她见子女的次数也没那么限制了。至少永琰,可以在告知皇帝后过来永寿宫问安。

    嬿婉念着儿子,更是强打了几分精神,笑道:“今儿永琰来,可得好好跟他说说话。”

    永琰从养心殿请安出来,并不急着去永寿宫,难得见到九姐和恪,便多说几句话。自从姐弟二人被送到撷芳殿居住,不许生母常常探视,便多了几分相依为命之感,况且他们又是自小一起长大,不比七公主那般疏远。九公主和恪自从出嫁,见到弟弟的机会便少,这一日同来为父皇请安,倒能闲谈几句。提起刚走的七公主,九公主便有些埋怨,“晌午我去看了额娘,略坐了坐就出来了,总比七姐姐好,每回进宫都不去拜见额娘,只当自己是颖贵妃生的。”

    永琰很能体谅七公主的难处,温言分辩道:“也难怪七姐姐,自幼不在额娘身边。便是我们,后来在撷芳殿长大,见得额娘少了,也是生疏。”

    和恪略略点头,算是能接受这一说法。当日七公主大闹永寿宫,她是记得清楚分明的。甚至许多年后,她都记得七公主对生母的评价——她是个坏女人,她与皇额娘的死有扯不清的干系。

    幼年的她,并未将这话放在心里,甚至深为抵触。可是这些年,生母在宫里左右为难,父皇对生母的冷淡疏离,使她不得不去揣想,那背后真正的原因。那些晦暗的念头如蛛网蒙上心头,叫她烦恼,只得换了话头,挑些喜事来说:“等你有了福晋,让你的福晋多陪陪额娘。喜塔腊氏也算大族,会是个明理贤惠的福晋。”

    永琰却苦笑:“额娘未必喜欢这门婚事。”

    和恪有些吃惊,永琰会意,解释道:“你还不知道额娘的脾气?什么都想要最好。喜塔腊氏并非如富察氏、钮祜禄氏一般乃名门望族。额娘终究抱憾。”

    和恪这般韶龄女子的心境,并不如嫔妃一般辗转求存,一心博宠,何况她天性温和,自以为天之骄女,自然不喜那些阴暗心思。听得生母的心事,她也只是摇头,“难怪嫔妃不服,内外命妇笑话,额娘确是贪心不足了些,还背着杀害皇额娘的嫌疑。这些年,也不怪七姐姐厌恶额娘。”

    儿女不言父母是非,和恪这番话,其实有些重了。永琰很明了她的处境,和恪以和硕公主身份嫁入兆惠府中,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尊贵无匹。可这些年,谁不在私下说一句,这样好的女孩儿,若是出自颖贵妃或是庆贵妃的肚子,前途更是不可限量了。

    和恪说完,也有些黯然。她一身浅紫云纹折枝桃花笑春风的锦袍,衬得面容如晨间凝露的青莲,明媚恬静,不可方物。永琰暗暗想,其实他们的生母很少有这般恬和的容颜。太多的欲望,自然让母亲的面庞明艳无匹。可那样多的欲望,任何人都不会喜欢的吧。

    永琰抬头望着宫苑冬日暗沉沉的天空,默然叹了口气,便往永寿宫去。

    永琰来时,嬿婉已经打扮停当,看不出常年卧病后那种消沉的气色。永琰循例问了嬿婉安好,又关心太医用什么药,便道:“额娘若是夜里能睡得安稳,这病就先好了五分了。”

    嬿婉怎能安睡,一闭眼,就想起那年深夜,皇帝疑云深重地看着她的眼。那是噩梦的初始。

    嬿婉笑笑,敷衍了过去,但见儿子只低着头,便道:“你七姐姐和九姐姐是女孩儿,婚事额娘不能置喙也就罢了,可你是额娘的儿子,怎么不能由额娘说了算?想想真是心酸。”

    她难得见儿子,私下相处,难免吐露心事。

    永琰还是低着头,好声好气地分说:“额娘,喜塔腊氏门楣不低。”

    嬿婉一提起这桩婚事,就颇有怨言:“那也不是出身富察氏、钮祜禄氏这般八大姓氏的家族。她阿玛不过是个副都统,实在对你无所助益。”

    永琰赔着笑:“姐夫们都是好家世。额娘,圣旨已下,任谁也不能变更了。额娘宽心,想想您已经是皇贵妃,还有什么不足的?”

    嬿婉想说什么,忽然气息急促,春婵熟练地替嬿婉抚着背心,递上一粒药丸,嬿婉才有继续说话的力气,“都说母凭子贵。额娘已经是皇贵妃,还能贵到哪个地步?苦心保全了自己半世,没有一日能睡得安稳。若真有登上后位那一天,也算能松一口气了。”

    原来病到如此,还有这般念想。永琰垂目望地,益发不肯抬头。是了,他不肯抬头,是有几分害怕,害怕抬头看见生母脂粉过于浓重的面孔。为了掩饰病容,云鬓高髻点满了珠翠琳琅,精心修饰的容颜用浓腻厚重的脂粉紧紧绷住,不见一丝细纹,却也让人看不出本来面目。嬿婉喜用百合香,房中大把大把地燃着,以掩盖常年药草充斥的气味。那药气裹着香气,直冲得他睁不开眼睛。

    还是不看的好。

    嬿婉未曾察觉儿子的心思,絮絮道:“旁人都喜欢额娘已经贵到了极处,这些年外人看来,我顺风顺水,没有一样不如意的。可额娘觉得自己不如意的事太多了。”

    语中心酸,永琰如何不知,可他能劝慰什么,许诺什么,只得道:“额娘素日保重,心思轻些便好了。儿子,儿子改日再来看您。”

    嬿婉也知道,儿子不能在永寿宫逗留太久,免得皇帝生疑。可这般急促离开,她又怨尤无比。眼看着儿子出去,一颗心空落落的,更没了依靠。想了半日,恍惚记得今日是什么日子,偏是记得不清不楚,还是春婵吞吞吐吐提起,是嬿婉母亲的生辰。多少年了,她也早是没有父母垂爱之人,便是亲兄弟佐禄,也早不来往了。佐禄并非不清楚母亲是为谁而亡,对这个亲姐姐,恨之入骨。

    心沉沉地跳跃着,每一下都带着抽搐的悸痛。这种痛,这些年,她也熟悉了,习惯了。心痛之下是最深的失意,兄弟不成兄弟,儿女不像儿女。便是母亲在时,对她又有几分真心关爱?她这般想着,瑟缩着身体往墨狐大裘里钻去,希冀得到一点温暖。殿内虽然燃着数个炭盆,地龙也传来融融暖意,或许久病孱弱,她还是觉得冷。窗外已经刮起了朔风,击打着暗红的窗格,嘶鸣于幽长复幽长的宫墙。那风声,和数十年前并未两样。那时候,哪怕自己再卑微,也有人真心怜惜,只是这辈子唯一对自己真心的那个人,已经死了。被自己亲手害死了。

    嬿婉怔怔地想着,两行清泪,无声蜿蜒而下。hf();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刺青 好运时间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雪意和五点钟 理我一下 仵作惊华 慢性沉迷 黑天 漂亮朋友 甜妻 走狗 杀死那个白月光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江山许你 白色口哨 痛仰 偷香 穿书后每天都在被迫撒娇 顶级诱捕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