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还真是个奇怪的家伙(第 2/4 页)
这显然是和天行副使的身份相冲突。
“也就是说,师姐你提前把我发展成为天行副使,就是要断了我去四大书院的路?”姜不苦问。
唐小棠急忙摆手道:“我绝没这个意思,我又不能掐指一算就知道你的最终成绩。哪知道刚好这么巧。”
姜不苦道:“师姐不用自责,我也没有埋怨你的意思,既然石鼓书院去不了,那我就去丰州的州学吧。”
丰州,西都十七州之首,下辖十四府,人口众多,修行历史极为悠久,诞生过的大修士多不胜数,生源质量西都之最,老师的质量同样如此,除了四大书院外,丰州为最。
和更好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才能变得更好。
姜不苦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唐小棠深吸一口气,道:“姜师弟,师姐我也不是要给咱们学校做说客,你有更好的前程我也不可能强留你。只是有个消息我可以向你透露一下。”
“师姐你说。”
“在十七所州学之上,将新设几所更高级别的学府,其对标的就是四大书院这个层次。”
姜不苦对此,完全无感,认真听着。
“这次府试你是亲历者,你应该体会到了‘一日三变’的感觉吧?”
姜不苦点头,若说这个,他的体会可就太深了。
先是按规矩该提前寄给他的升班通知书学校忘了寄,然后是按照府试规则进行摸底考,全年级重新排名定序,然后府里突然插一脚,搞大集训,最后四大书院插一脚,直接一艘飞船过来,把大家接到州城考试,又是新规又是十七州合区排名。
唐小棠道:“你身处其中,感觉一日三变,被折腾得不轻,那是因为你以前一直都在县里,对这方面关注不多,感触不深,其实在我看来,这本就是这些年的常态。
咱们的修行新体系,相较于以往持续了数万年甚至更久的成熟模式,是全新的,也是颠覆性的。几乎随时都有改变调整在发生,只是当这些改变没有触及到本人时没感觉罢了。
最先稳定下来的是县学以下的体系,大概在十年前就有了现在的模样,后面就是继续深耕和开拓,在当时,府学还没形成现在的稳定格局,两三个府才有一个府学,又过了几年,师资力量更充足,各种经验也更丰富,这才有了现在每府皆有府学的格局。
州学也是一样,我就是咱们州学的第一届学生,因为比我更早的师兄师姐上学去的是隔壁的陵州。
这一方面是因为以前学生的规模和质量都没现在好,一届比一届更好,需要更多的州学来吸纳他们,另一方面也是各方面经验的逐渐摸索完善的过程,以点带面,层层推进,不断打开局面。
现在,十七州学的格局也已稳定,按照这趋势,本就应该向更上一层的体系摸索,这次的目标就是新设几所可与四大书院抗衡的学府,不可能一直跟它们身后当小弟。”
四大书院是旧时代体系与新体系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既有开创全新格局的心思,自然不可能任由这种妥协之物长期坐头把交椅。
听了唐小棠的解释,姜不苦点头表示明白。
唐小棠继续道:“这当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据我了解,会从你们这一届会开始试运行。”
“试运行?怎么试?”
唐小棠道:“就是按照大州带小州的模式,一个底蕴深厚的大州与几个底蕴较浅的州,各择一定比例的精锐学子合并,给他们配备更好的师资力量,让他们能在这新修行体系下也能尽展所长,以此逐渐扭转现在这种‘最好的修行种子就要去四大书院,不然就被埋没’的风气。
因为这个目标,十七州一定会齐心协力倾注更多更好的资源在头几届学生身上,因为他们的天赋比四大书院的确实有所不如。而对这批学生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机遇。”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