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哀伤,消掩于冰,溶化于雨夜(第 3/4 页)
就可爱的拿手指戳了戳。
安道远回过头来。
但银发少女又戳了戳他,随后卖萌般吐了吐舌头,这次把手背过去,可爱的仰着头说道:“心情好些了吗?”
“你啊,跟个孩子一样。”安道远笑着跟她说道,随后也不避讳,说起了刚才经历的那些事情: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与这些事情没有什么关系,但刚才,我看着那些年纪不大的姑娘露出害怕的表情,却又不敢发出声音的样子,不知为何,有些难以平复。”
“很正常啊,你是一个好人呢。”
雪认真的说道。
安道远看了小猫咪一眼,知道她没有在这句话里夹杂私活,也就平静的继续说道:“好与坏,这个概念太两极化了,或许我只是想要对得起本心吧。”
楼外外,淅沥的雨声敲打着破碎的玻璃镜面,敲击出降调的协奏曲声。
在英语国家,对下雨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英国人。
这是安道远曾经去英格兰游学时亲身的体会。
英国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以天气多变、雨多雾多闻名世界。英国一年的降雨量(rainfall)有1000多毫米,面向大西洋的北部和西部山地,一年里有300多天都被雨水浸泡着。所以英国人说,他们“只有天气没有气候”。
而在东京都,安道远却又感受到了不同于江南梅子雨落时节的第三种雨季。
那是一种独属于此地的哀伤——物哀。
物哀比悲哀恬淡。恬淡到什么地步?恬淡到“静寂”、“闲寂”甚至“空寂”的地步。
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其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
叶渭渠说:“物哀作为日本美的先驱,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哀’中所蕴含的静寂美的特殊性格,成为‘空寂’的美的底流。”物哀的表现形式若十分强烈,那它就是“悲哀”而不是“物哀”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