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农工医商(第 3/4 页)
排在第一的是农学,其次便是工学,后面还有医学和商学。
周忠不禁皱起了眉头。“太学是为国家纶才之所,岂能设立这些百工…学问?”
“你再细看。”杨彪不接周忠的话题。
周忠耐着性子,往下细看。
天子要求设立农学的理由倒很充足。
农为国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亩产由战国时的一石、一石半,到现在三石左右,用了四五百年的时间,发展太慢。要想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除了开疆拓土之外,增加亩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设立农学,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读书人去研究农学,提高产量,养活更多的人。
工学也很容易理解。人对工具的需要无处不在,作战需要兵器,耕种需要农具,居家需要房屋,出行需要车船。设立工学,就是要想能工巧匠们集结起来,并鼓励读书人加入,进行学术研究。
在这其中,天子特意提到了两项:一是桥,二是船。
看到这里,周忠理解了杨彪让他看这份记录的意思。
天子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他是很认真地考虑这件事,要在太学设立儒学以外的诸门学问。
“文先,你们当时怎么说?”周忠一边看一边说道。
“我觉得天子这个提议甚好。”杨彪说道。“你还记得天子要在西河上架桥的事吗?”
周忠想了想。“有点印象。怎么,有人做到了?”
“虽然还没成功,但已经有方案了。嘉谋,你是不知道,西河、上郡的百姓是多么希望能在大河之上架一座桥。有了这座桥,人们可以少走几十甚至上百里路。如此关切到民生之学,为何不能入太学?”
周忠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晃了晃手中的会议记录,问杨彪能不能让周瑜、孙策看看。
杨彪点头同意了。这本来就是公开的,只是眼下还没有条件公布而已。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