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75章 分科取士(第 2/3 页)

    荀或是下一任司徒人选,选举是他将来的职责范围,无可逃避。

    荀或本人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将选举制度摆在确定都城和开发江南之前,作为最重要的议题。

    对刘协的发问,他也不谦虚,开门见山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与刘协不同,他考虑这个问题更远,也习惯于从之前的历史中寻求依据,直接从左雄、黄琼等人的选举改革开始说起。

    没错,对现行选举制度的不满早已有之,而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

    左雄、黄琼就是改革选举制度的先驱。

    左雄的贡献在于限制年龄,将那些过于年轻,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排除在外,强调入选人员的能力。为此,他定了一个制度,四十以下,不得推举为孝廉。

    黄琼的贡献则在于分科取士,尤其强调能行政者,进一步加强入选士人的行政能力。

    但是限于当时的实际条件,他们的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原因之一,就是儒生在实际权力分配中占据的份额太少。他们动不了外戚、权贵的份额,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些调整,影响不大。

    比如推举孝廉,各郡大部分名额都被权贵分了,没有背景的不过十之一二。

    再比如太学考试,从三万多人中选举郎官,一年不到一百人,杯水车薪。

    相比之下,勋贵二千石的子弟根本不需要考试,凭父兄荫选就可以直接入仕,每年的数量数倍于苦读中选的太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太学生能安心读书才是怪事。

    现在情况有变,刘协取消了宦官制度,又大力压制勋贵,对官员子弟的录用也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为更多的普通人留出了机会。与此同时,朝廷事务的增多,迫使朝堂和郡县机构增多,名额扩张,提供了更多的官职。

    在这种情况下调整选举制度,压力不大,更易于见效,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荀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顺理成章的提出了将左雄、黄琼的改革更进一步的建议。

    具体而言,就是对各级官员的选任有一个年龄限制,同时按照不同的科目取士,以增强其专业性。天子提倡四民皆士,提倡实学,选士自然也要依循这些特点。

    比如兵曹、贼曹、尉曹,就应该选任有行伍背景的人,金曹应该选用有冶炼经验的人,户曹、仓曹则需要有农学背景,决曹、辞曹则当通晓法律。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大魏宫廷 阿吱,阿吱 民国之文豪崛起 斗罗:顶级天赋,开局被小舞告白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从斗罗开始暴虐主角 奶糖味的她 明扬天下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蓝银草 我家娘子,不对劲 重生大秦我为皇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晋末长剑 圣女请安分 革清 仙帝重生混都市 吾乃皇太子 江山争雄 剑器行 我被病娇龙崽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