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载誉而归(第 2/4 页)
河东终究只是一郡,支撑不起大汉中兴的基业。
必须加上并州才有一线可能。
好一会儿,蔡琰才恢复了镇定。“陛下壮志可嘉,出奇制胜也的确合乎兵家之道,但三千骑真能平定美稷的匈奴叛军吗?那里可有十余万骑。”
“匈奴的十万骑纵使不是虚言,也并非你想象的那样。这十万骑大概是包括了所有能骑马的人,其中不乏老弱妇孺,真正的精锐,我猜不出两万之数,而且分散在诸部大人手中。每部也就是三四千人,最多不过五六千。”
刘协不紧不慢地分析着匈奴人的实力。
他这些天没搭理杨彪等人,又由着士孙瑞表演,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准备征讨匈奴人的战事。
河东人口太少,加上太原、上党也不够,想建立一支能够自保的军队,在并州站稳脚跟,最合适的选择就是半汉化的匈奴人。
十万匈奴人口,精锐当兵,老弱放羊、种地,成本低而见效快。
风险当然有,但并非不可克服。
只要运筹得当,以三千装备精良的骑兵为主力,裹胁呼厨泉做带路党,平定美稷,收服匈奴人当狗,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贾诩能从凉州带几千骑兵来,那就更有把握了。
听完刘协的解释,蔡琰的脑子有点懵。
不得不说,天子这个计划很大胆。
大胆归大胆,却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甚至可以说,成功的可能还不低。
“陛下,裴潜迟迟未归,是在铁官准备军械么?”
“聪明。”刘协微微一笑。“以缴获的马甲为样本,打造至少三百具真正的马甲,再加上足以装备三千人的甲胄、弓矢、矛戟、刀盾,这可是一项艰难的任务,除了裴潜,朕暂时还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完成。靠那些老人家,扯皮估计就能扯到新年以后。”
蔡琰撇了撇嘴。
天子对老臣的不满溢于言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