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盛·凌月姿番外(19)和赵国联姻(第 3/4 页)
有好战的武将,马上走出来说道,“凭他是谁当女王,敢来再犯,再打回去便是!”
如今边地大胜,激起了朝中好战派的斗志,一个个嚷着要跟扶南国来一场大的决斗,打得扶南国再不敢来犯。
文官们的声音被盖下去,没人听他们说话。
这时,管户部的臣子说了一句,“今年春季干旱,影响了春苗,田地收成较往年较少,摄政王贪墨了不少银两,害得民不聊生,国库中存银不多,满足不了大的战事。”
提到没钱,一众摩拳擦掌要开战的武将们,这才闭了嘴。
这时,又有人提议,“臣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凌月姿道,“朝上议事,本就是畅所欲言,伍大人尽管讲来。”
这是位礼部的官员。
他说道,“如今,我南越和赵国已休好,而赵国国力强胜,是扶南国那等蛮荒之都远不可比的,不如,和赵国联姻,有了赵国的庇护,将来扶南国再来骚扰,赵国还能见死不救?”
和亲,自古以来都是弱国的一种外交手段。
凌月姿没有反对,“这个主意可行,赵国皇帝的年纪才二十来岁,据说,还没有子嗣,若我南越女儿嫁去,生下个一儿半女将来必是南越的一大助力。”
吕丞相道,“长公主言之有理。”
其他臣子们,有赞成的,有反对的。
反对的倒不是反对和亲,而是没有和亲的合适人选,担心送上假公主,会被赵国识破,反而弄巧成拙。
先皇的儿女只有凌月姿和凌星云,其他凌氏的子弟,不少人在七年前的政变中,死于乱军中。
仅有的几家凌氏,都是十分旁支的家族,身份较低。
凌月姿道,“和亲的事情,既然诸位老臣都不反对,那咱们再具体的商议,没有公主,咱们册封一位优秀的女子为公主。”
凌星云道,“这个主意可行。”
也只能如此了,大臣们三呼万岁,再没人反对。
.
和亲事宜定下后,朝中修了国书送往赵国。
凌月姿吩咐礼部的仪郎官,到京城的世家大族中广选和亲公主。
和亲,即便是去富庶的赵国国都生活,但也是远嫁,没有哪家愿意将女儿送去。
京城中的各大世家,个个都人心惶惶。
不少人家为了不让女儿去和亲,悄悄的给女儿订亲,甚至前日订亲,次日拜堂圆房。
将京城的媒婆们,忙了个够呛。
凌月姿得知这件事,蹙起眉头,亲自去各臣子家劝说。
走了七八家,个个都向她哭诉。
正当她决定来个抽签选人时,凌氏一位旁支的家主,来到宫中见她。
说愿意将小女儿送去和亲。
这是太祖皇一位远房兄弟的后代。
因为旁了好几代了,到他这里,早没有袭爵的机会,他目前只是一个在礼部书写文书的八品小吏。
算起辈分来,凌月姿得喊他一声叔叔。
“哦?凌七叔愿意将幺女送去和亲?”凌月姿按着他在族中的排辈,喊他七叔。
凌七爷激动快哭了,终于找了个机会飞黄腾达了。
他向凌月姿行大礼,“长公主,下臣不才,没有先祖那般的本事,为皇上披甲上阵杀敌,唯有一小女,天生丽姿,聪慧可人,下臣愿送她去和亲,替皇上和长公主分忧。”
凌月姿道,“不知妹妹年纪多少?读了哪些书,针线女工可都有习?”
凌七爷直点头,“她今年十六岁,读的书不少呢,城中女儿家们读的书,她全读过,女红针线也是自小就习。”
说着,他将袖中的一副图纸展开,给凌月姿过目。
画上的年轻女孩,俏丽可人,眼神灵动。
凌月姿微笑道,“如此,七叔明早将她送进宫里来,让我先瞧瞧吧。”
凌七爷大喜,“是,长公主。”
.
次日一早,凌月姿看奶娘给两个孩子喂了奶,正看阿青逗着孩子玩时,凌七爷带着女儿来了。
这女孩正如画上画的那样,身段苗条,两容娇好,眼神闪烁,透着机灵。
只是,表情有些冷。
凌月姿没在意,“这便是凌珞?”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