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跟我有什么关系呢?(第 2/3 页)
李国强心想,在这些大员们面前称董事长,有点儿不自在,他赶紧欠了欠身子朝大家笑了笑,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
“今天只有一个主题,文通电子元件厂。”
“说起这个厂,我们山阳人那是自豪了很多年啊。与共和国同龄的文通电子厂,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七十年代开始,全国有名,相当长的时间内,全国收音机、电视机上所用的中周,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我们文通电子元件厂,这是何等的辉煌?”
“有高峰,就有低谷,这个不稀奇。八三年起,文通厂一下子就进入了衰退期,业务一落千丈,不仅中周订单锐减,线圈、变压器、电感等产品也无人问津,曾经门庭若市的原件厂,到了门可罗雀的地步。”
说到这儿的时候,孙县长有些无奈,有些失望,也有些愤怒。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都上了发展快车道,很多地方都建起了电子厂,特别是沿海经济特区大量工厂的建立,我们内地厂家受到一定的冲击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曾经去广州一个电子厂参观过,职工人数和我们文通厂差不多,可是他们利用香港和外国的技术,主要生产国内大型电器厂家需要的高端产品,生产效率很高。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内陆厂家真做不到。”
“我们的销量,就是这样一步步被他们蚕食掉了,市场份额逐渐萎缩掉了。”
“但是——”孙县长停顿了一下,扫视了面前几个人。
李国强知道,重要的内容都在“但是”后面。
“上述客观原因不是我们厂子一蹶不振甚至面临倒闭的理由。当年我们抗美援朝什么条件?小米加步枪。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什么条件,武装到牙齿。如果强调客观条件,这仗怎么打?可最后楞是让我们把他们揍回到三八线以南了。”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归根到底,还是这里有问题。”孙县长点了点脑袋。
“思想不解放,永远跟不上。”孙县长再次停顿了一下,这一次盯着文通电子原件厂党高官朱远方看了好几秒的时间。
朱远方尴尬的低下了头,不自觉的玩弄起手中的钢笔。
“据我了解,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个厂子无论从技术和硬件上,也都比较落后,在全国也数不上手,可是先后有朱厂长、刘厂长、金厂长、卞厂长、王厂长、倪厂长他们的奋力拼搏,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文通电子元件厂不是搞得风生水起吗?不是扬名全国吗?”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