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56章:大明朝的钟表技术(第 3/4 页)

    通过日照投影原理来观测时间的“日晷仪”,便可以称得上最早和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除了利用天然方式来计算时间外,古人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造了很多钟表。

    如滴水测时的水钟、滑沙计时的沙漏……

    其制造技术和相关的科学理念,不知道远超西方多少年了。

    特别是后世人印象里的大座钟,其先祖也不是西方弄出来的,还是华夏古人的智慧结晶。

    早在北宋初年,当时的科学家苏颂就奉宋英宗之命,设计制造了一座的“水运仪象台”,其水准堪称中古时代中国时代钟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全世界最为先进豪华的钟表,没有之一。

    根据记载,整座仪器大概有三四层楼高,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其中浑仪等为铜制。全台共分三隔。

    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中隔是间密室,放置浑象;上隔是个板屋,中放浑仪。

    后两者都是用来追踪“时间”,进行定时核对的,并且同步运转。

    无论白天黑夜,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木人从仪象台上的小门里出现。

    木人击鼓、摇铃、打钟、敲打乐器、出示时辰牌,其行动都由巨大的报时装置操纵。

    这架装置则由巨大的枢轮提供动力,枢轮上有木辐挟持水斗,水从漏壶中滴入水斗,使整个仪器每个时辰前进一个水斗。

    种种巧思,足够让任何看到它的人拍腿惊叹。

    可惜的是,随着北宋亡国,这座水运仪象台被金国暴力拆除,企图将之移植到北方,结果途中也不知道疏漏了什么,只在金都之中转了几年,仪器便宣布报废了。

    之后战争频繁,加上像苏颂这样手艺高超,知识水平也极为深厚的科学家也少见了,水运仪象台便在毁坏数百年内,无人复制成功。

    直到工科院的人在《天工开物》里面找到这东西的记载,当即一拍大腿,跟皇帝打了个报告,希望可以重现一下古人的智慧结晶。

    作为一本官方出力编纂,还特意从《永乐大典》抄录了相关制造记录的工艺学著作,《天工开物》光是修就修了三年,找了不知道多少资料,翰林院的人也不知道掉了多少头发。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唐腾飞之路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寒门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活埋大清朝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冰川天女传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嬉游花丛 全唐诗 如意小郎君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逐鹿天下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