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96章:生长痛和飞剪船的问世【二合一章】(第 3/4 页)

    朱见济长的胖那是他生活条件优越,又不是因为他懒。

    肥肉减不下去哪里能怪皇帝呢?

    “你们应该都知道这稻米的来历吧?”

    等到一切结束,朱见济换了身衣服坐在高位,下面围着一堆太学师生。

    “知道,是陛下视察农田时发现的嘉禾,培训成材后推广各地的!”有人迫切的举手回答。

    皇帝点头承认这份功劳,不过还得提醒那人,“朕只是偶然见到了那稻米,真正把它们培育成嘉禾的,还是皇庄里的老农了。”

    “此前令太学耕种于此,除了朝廷本就重视农桑,有帝王亲耕的传统外,还有朕不希望你们读书读到天上去的原因在。”

    “《悯农》一诗想来你们都听过了,今日手持刀镰了一把,感觉如何?”

    “农民不易!农桑不易!”那些跟着皇帝一块割了稻子的太学生回道,手心里面还有不少收割时弄出来的伤口。

    作为高贵的读书人,他们在拿起圣贤书之后,基本上就处于“脱产”状态,坦然接受全家供养,没怎么下过田了。

    毕竟书生自有风流,哪里能染上泥巴污秽?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大明的绝大部分读书人都带着“眼高手低”的习惯。

    当官了以后也许会改变,但也许会变本加厉。

    典型例子就是后世崇祯帝在位时期,竟然会有官员面对流民起义,痛斥他们“为何不坐等饿死”,反而去造反给自己添麻烦的事件。

    高高在上久了,做点应当的事便当做是自己的恩德,容易不接地气了。

    如今的太学生都是朱见济为大明埋下的读书种子,不能让他们还被风气腐坏掉。

    所以他对太学实行了“军事化管理”,还特意跑来搞了这么一出。

    “以后这片田还要继续种东西,播种施肥,都要你们自己来!”

    指着不远处留了一堆参差不齐的稻茬的水田,皇帝给太学生们下了命令。

    “行事不能忘了根本,日后你们去地方为官做吏,也要记住体恤百姓,而不是只在嘴上说说。”

    “今天的事,便算朕拿此前讲过的经世致用,给你们上的一课!”

    “学生聆听圣训!”太学生们不管心里如何想法,起码都一齐拜倒,口呼万岁。

    “陛下何必做这种事呢?”

    离开太学去往工科院的路上,还是马冲给腰酸背痛的朱见济进行保健。

    “江南前些日子发了洪水,淹没了多地良田,逼的百姓又逃荒去了,江苏那边的新稻种植也不知如何了……朕虽然派人去赈灾安民,但也不好意思发号施令完了便高坐金台……”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自己锻炼一下。

    多动动有利于缓解生长痛,还能再给自己的人设增添光彩。

    就是这代价的确有点厉害。

    朱见济一摸手心,上面被稻叶划出来的小口子就疼得他呲了呲牙。

    好在当时他忍了下来,不然这个逼,朱见济就装不下去了。

    等到来了工科院,早就接到消息的陈研等人已经在门口迎接了。

    比起规模庞大且精致的太学来,赶工修建出的工科院小了不止一星半点,不少地方还堆着这里的师生用于制作器物的材料,显得颇为杂乱。

    谁让太学本就资本雄厚,底蕴悠长,改建起来非常方便,而工科院基本只有朱见济支持,属于平地起高楼呢?

    能在京城占据一隅之地,并且要做什么实验都能随便拿材料,已然是天下的匠户梦寐以求的待遇了。

    朱见济被他们迎入其中,先去视察了一番开学后的校园情况,才去见了这次的主人翁孙长富。

    “孙工,听说你对研究新式大船有了突破?”

    皇帝踏入那满是木屑的房间,丝毫不在意的对着孙长富惊喜发问。

    老孙本来还趴在桌子上画图纸呢,被朱见济的突然下凡给惊了一跳后,迅速的想要行礼。

    “你是匠造,无需多礼!”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折尽春风 红楼琏二爷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谍影:命令与征服 沉香雪 小老板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扼元 骗了康熙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的亮剑生涯 明末:帝国崛起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回到明朝当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