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太子用政策开拓市场(第 3/4 页)
“不过考成法使来需要人手,让吏部、礼部、刑部和都察院一起督办,遇到犯了事的直接抓起来便是。”
都察院这个独立于六部的监察机构介入,也有利于防止走后门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吏部尚书王直已然上了年纪,孤和陛下提过,预计调任都御史王文与其共掌吏部事务,都御史一职则是由王竑担任,如何?”
王文是景泰帝铁杆,这样的人才必须重用。
在大明朝,敢于直言乱喷口水的言官实在太多了,把王文放都察院有些浪费,不如让他去权力更大的吏部发光发热。
对于这事,朱见济既然已经说了跟景泰帝有商量,自然是没有人敢提意见的。
王文王竑的功劳也是实打实的,是时候提高点位置了。
如此,六部之中就有四人是朱见济及景泰帝的队友了。
礼部的胡瀅、吏部的王文、兵部于谦和被景泰帝提拔起来的新户部尚书张凤。
至于刑部尚书俞士悦,其人性格柔和,习惯奉迎皇帝,并且年纪已大,只求退休前不犯事就好。
工部尚书石璞性格朴素耿直,也是可以拉拢过来的。
六部握在手里,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于是国家大权就稳当了。
安排好人手后朱见济又提出了另一件事。
“既然说了要振作官场风气,那么孤在这里也提一个小问题。”
“孤往来于皇宫和昌平县之时,常见官员乘坐轿子,这种方法对比马车,岂不是费时费力?”
“普通官员坐二人抬轿,高官显贵则是以轿夫多为傲,不但浪费人力,以至于官员之间形成攀比之风,还增进人的惫懒之气。”
这好嘛?
这不好!
“孤决议在直隶严禁官员乘坐轿子,先正其身,再壮其气,免得积年累月,官吏连路都不会走了。”
“大善!当依殿下所言!”于谦又附和。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