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太子盯上了曹吉祥(第 2/4 页)
貌似宫里还有个曹吉祥的太监也是后面变乱中的主人公。
所以可以防患于未然吗?
提前把曹吉祥弄死是否可行?
我现在是太子啊!
朱见济灵机一动,躺在床上翻了个身,喊了身边伺候的宦官马冲进来。
马伴伴一脸老实相,乖乖的跪在太子卧榻旁边听候吩咐。
朱见济打量他。
马冲一动不动,仍旧是一副老实到想要去种地的样子。
“孤突然想到,宦官也是官,在宫里是怎么升官发财的?”朱见济问他,“外面的大臣有什么尚书侍郎的,宫里也有吗?”
反正自己才五岁,大脑容量就这样儿,去年五月才正式加了太子冠,不懂宫廷制度也是正常的。
而且以景泰帝的日常放羊,身边常跟着的就兴安和成敬这两太监,朱见济甚至怀疑他也不能理顺宫里的各种条条框框。
马冲立马回话,“禀太子,宫内自有宫内的规矩……”
文化水平不高,但自幼进宫伺候皇家的马伴伴利索的为太子殿下介绍了什么叫做“内府十二监”,话语间不由透出了对成为司礼监太监的向往。
毕竟那是距离皇权最近的位置。
在大唐以后,大明朝的太监应该算是最有权势的了——因为太监是皇帝身边天然的狗,而大明朝的皇帝则是前所未有的集权者。
在这样的主人身边,狗子当然可以吃到更多的肉。
可惜老朱同志吸取前代经验,一立国就宣布“宦官不得干政”,以至于宦官们弄权的辉煌一直等大明开国近百年才到来。
自宣宗允许宫内的宦官们读书识字开始,大明宦官集团就在紫禁城内崛起了。
代表人物是正统皇帝从小接触,亲政后一手提拔的大太监王振。
这位水平过低但理想过高的无根人士在大明朝掀起了第一波轰轰烈烈的宦官干政,推到了老朱同志立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石碑,并且取得了比后辈如刘瑾、魏忠贤还要“辉煌”的成果——
后者还只是坑自己,而这位则是把正统皇帝赔了进去,最后导致朱见济的大伯目前只能待在南宫做操玩鸟。
但他到底是走上过宦官的人生巅峰,又确实给大明带来了磨不去的印象。
之后便有如今景泰帝身边的兴安和成敬,个个都是在旁人面前呼云唤雨的权宦。
朱见济听他诉说,觉得这位也是个有理想成就人生辉煌的,但有没有这个能耐又得两说。
他感叹道,“原来内府还有这么多当官的……孤可真想见见他们!”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