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零九章:纺纱机出现了(第 1/4 页)

    “去岁考成法一出,的确罢免了不少庸官,可之后又出现了空缺无人的问题……”

    “京城尚且如此,那别的地方岂不是会更严重?”

    “吏部尚书一心为国,但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的。”

    江渊一张他那利索的嘴皮子,说的头头是道。

    陈循也附和道,“不错,若是大索官吏,朝野动荡,亦非好事……”

    “这的确需要考虑。”朱见济点头,打断了陈循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依照太祖惯例,三途并用,就地招收能吏来取代附近庸碌之官,若是有知情者,也可以直接去寻地方按察使或都察院揭****行赏。”

    “王尚书,胡尚书,等会你们自去堂中,将这个消息发出去,让那些积年老吏来吏部报道。”

    “准太子所奏!”景泰帝挥手,王文和胡瀅领旨。

    随后他又看着陈江二人感叹道,“幸好有二位学士老成谋国,提出了这一点,不然等问题出来了,但是让朝廷措手不及。”

    “当然,太子能找出办法,面面俱到,也是有功劳的!”

    ……

    我明明不想这样的。

    陈循呐呐。

    王文在一旁歪嘴冷笑。

    高谷更是围观热闹,支持小太子的查漏补缺。

    所谓“三途并用”,指的是科举、岁贡和举荐三种任官方法,曾经为明初解决管理人才缺失问题做出过重要贡献。

    只是后面科举地位上升,另外两种方法才逐渐被人忽略。

    毕竟官位就这么多,每隔几年就有大批做题家出现,这群萝卜挤过考场上的千军万马,更容易占到土坑。

    久而久之,科举当官一途独大,让不少吏员和贡生无法升级为官老爷,由此引发了联动——

    贡生回老家成为乡绅,而吏员盘踞地方长久不来吏部报道,放弃了排队当官的希望,促进了地方顽固势力的增长。

    朱见济并不喜欢这种事情。

    本来想着慢慢修改,在皇权扩张下乡,搭建起一个新的管理层面后再去提拔人才的,但陈循既然说了,他当然得通过。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寒门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唐腾飞之路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冰川天女传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嬉游花丛 全唐诗 如意小郎君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逐鹿天下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