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诱饵(第 2/4 页)
七十三亿五千万的营收!
这是任何一个集团都不想放弃的业务。
等到了2023年,按照星海科技的预测值推算,其2023年理论总需求量达11.5万吨。
虽然星海科技没有给出2013年采购价,但根据价格与规模的一般规律,按百元每克的采购价计算也是百亿规模的采购大单。
但他分给四家联盟的总订单只有8.9万吨,如果吃下两万吨竞争采购量,雅致就有四万七千吨的出货量。
因为采购价降低,营收反而少了。等到了2024年……
星海科技不再有采购承诺,而联盟也不复存在了!
慕中原不由抬头看向面前的视频会议即时影像。
周默与秦羽两人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其他几家当家人都不在摄像头前,想来和他一样在研判分析。
好手段啊!
慕中原把团队成员的分析结果折叠好夹在笔记本扉页后陷入了深思。
他不需要再看营收预算,因为他已经决定全力扩大产量并争夺周默丢出来的竞争份额。
现在他必须搞清楚另一件事。
星海科技的需求从20年的五万吨到25年二十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只有32%,这个数字绝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如果按照联盟推算的年复合增长65%计算,星海科技2023年总需求应该达23万吨,2025年达40万吨。
星海科技足足隐藏了一倍的需求量……
慕中原下意识地拿笔在笔记本上划起了圆圈。
很快他笔记本上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圆圈,大圈套小圈交杂在一起犹如一团乱麻,恰如他此时的心境。
甲方都不喜欢乙方抱团,更不要说乙方抱团的目的不是自保而是威胁。
那么周默隐藏需求量也能理解,以周默今天表现出来的霸道强势态度以及心机,这部分疑似隐藏下来的需求量背后肯定有更大的谋划。
但是他想怎么样解决潜在的缺口呢?
自建石墨烯粉制备工厂,隐藏实际需求拿来培育新的主力供应商,还是技术更新后需求不再局限在石墨烯粉上……
慕中原越想越头疼,因为他从周默刚刚的言谈举止中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信息。
秦鲲鹏、孙建才、陈晓梅三人此时也很头大,慕中原能想到的事情他们也能想到。
周默一手保底采购协议一手大馅饼,真心难为了他们。
是小富则安守着一万吨的采购量过日子还是不断的增资扩产?
是按照保守量扩产还是按照最大预期扩产?
不增资,周默就可以用多出的采购额扶植其他人。
5年时间足够周默培育出一批与星海科技深度绑定的供应商了,此后给不给你订单就要看周默的心情了。
增资,等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另一个问题,除了星海科技还能找到能消化数万吨石墨烯粉的需求方吗?
最终结果很大可能是与星海科技深度绑定。
慕中原等人并没有忘记,周默刚刚很含蓄地暗示未来有更深层次合作的可能。
仅凭自学就研发出星源电池的周默无疑是举世公认的科研天才,而今天他们又见识到了周默在商业上的惊艳表现,如果考虑周默的年龄与学历的话,周默无疑是商业天才。
一位产研一体的天才未来注定拥有无限可能,那么得到他认可的人呢,是不是也拥有无限可能?
做企业做到秦鲲鹏、慕中原的等人的层面,他们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的时候,除了看项目本身的潜力更重要是看人。
品行不端的人不能长期合作、只盯着眼前利益的人走不远、没有领导力的人带不出精英团队更不会有效推进项目健康运行……
品行、视野、技能、领导力、执行力等等方面均出类拔萃的人才有可能保证项目成功,才能让他们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他们投资项目,还不如说他们在投资负责项目的人。
对秦鲲鹏、慕中原等人而言,他们见多了青年俊彦,但这些人和周默放在一起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个结论一旦出现,孙建才等人的心态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转变。
不可能有比投资周默更有价值的项目了!
心态转变最快的人莫过于慕中原。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