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太玄经(第 2/4 页)

    仙宫从仙尊的时代绵延至今,从当初的横扫八荒, 制霸六合,一统天下,到如今被玄门搓成扁的圆的各种蹂躏痛打,固然有玄门崛起的原因在,但仙宫从古至今都是血脉嫡系传承,说一代不如一代也不至于,论资源也不可能缺, 而修行功法其实也没有怎么变化,这就能直观看得出,是同样的功法,在不同的时代, 威力效用有明显的不同。

    而现在,是不是又随着虚月当空,气数重新开始变化,蓬莱和神教也察觉到了玄门失了天道,又都开始回头研究古法了呢?

    基于这种理论,李凡拿出从蓬莱所得的《灵枢》和斗部功法,同样是古代典籍,开始截取其中有类似的词汇和理论,先对照《大衍玄图》进行推演,再参考《太玄经》进行翻译,逐渐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

    某种意义上说,这《太玄经》与其说是功法,不如说是半部总纲,半部算经,而且是与玄门完全不同体系的算经,以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对应玄门算学基础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

    而大慧传给他的《大衍玄图》,正是密码翻译本,把太玄经的推演体系,与罗经八卦方位相互转化的推演图。

    《太玄经》要一边算一边修,根据天地,生死,阴阳,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的对应关系和辩证统一,不断动态推演天道气数的变化,不断寻找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修行之法。因此《太玄经》提供的,是寻道的算法,是总纲,是指引,而不是某条修行之道的现成修炼之法。

    因此,假若要强行修炼《太玄经》,就要先根据《大衍玄图》把天地八卦风水之位转换到太玄体系下,然后根据《太玄经》进行推演,然后再把结果用《大衍玄图》翻译出来,这样才知道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太玄的正确修行之法是如何的。

    如果期间有任何一点失误差错,那自然整个流程全部白搭,而且还不能算得太慢了,太慢了一旦周围的天地气数发生了变化,整个太玄修行体系也会发生动态的变化,那之前算出来的功法又是全做了无用功,又得重新推演!

    这么看着虽然巨坑无比,但按照李凡之前天地自然气数变化的推断,假如《太玄经》诞生也是顺应天时的,那么可能太玄经诞生的时代,自然幻境中的气数变化,就是如此的极端剧烈莫测,因为天道过于混沌不明,修行士才不得不针对气数变化,随时改变修行之法,以适应当时的环境。

    因此当太极天道逐渐稳定了,仙道大兴了,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太玄经》全程演算,可以基于玄门推导出的成套体系,开始直接带入模板,追求快速高效率的修行了。

    当然,这全是李凡初步的理论,但李凡根据那几个和尚的情况,也可以佐证自己的一些观点。

    比如那几个和尚,体内都是阴阳之气,在古法和一些外道中,这种情况就很常见,比如释家密宗,桓家的双修法和《灵枢》系列中,都有类似的阴阳之气锻炼法门。而仙宫的古代斗部,还有青阳门那个老魔,虽然不是阴阳之气,但明显也都是炼体,可见古法开发修士自身潜能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

    但玄门就几乎从来不修阴阳的,玄门体系里九气是不含阴阳的,太阴是月之魄,太阳是日之精,都是九天星力,纯化自然,大部分时候是借用太极仙道自然之力,很少单纯依靠人的潜能。

    而这死门道和尚们的阴阳之气,又同当初阿茂那个阴阳有所区别,他们是不搞双修互助,共同进步那一套的,是完完全全,彻头彻尾得采补,而且是阴阳化生,把其他人的生机,采补过来,以高深法门,完完全全转化为自身的生命力。要不然以正常修士的道体水平,根本撑不住李凡三拳两脚暴揍,转头又能迅速恢复的。

    不止是法定这几人,当初那个天台山法寂也能硬顶着罗教天书不死,恐怕之前他飞剑斩了三四下才斩掉那个元婴,也是天龙山死门道的法印,那这一宗修士血条之厚,生命力之强也是可见一斑了。与蓬莱那群嗑药的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所以如果李凡估计得不错,这些太玄道的门人,应该是参不透完整的《太玄经》,也没有那种心力算力,进行完整的推演,所以专门集中精力,优先推算演化其中的一角,也即个人的阴阳,推演生死的变化。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乡野超级仙农 苍穹之上 剑来 重生八零娇娇媳 山海为龙 仙域科技霸主 仙逆 我的干爹是天道 武道天途 我的傲娇学姐 大夏文圣 彼岸之主 左冷禅 赤心巡天 我的美女老师 逆仙 修仙:我能听到附近传闻 有种后宫叫德妃 低调在修仙世界 我在聊斋当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