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暗中较量(第 3/4 页)
韦三公子笑问南平王世子觉得谁最可能夺得会试榜首,他道:“此次共有举子、国子监监生五百六十人,光江南一代考生就多达四百,其中不乏佼佼者,比如江南才冠、苏国公府外孙韩齐光,”说到这里,韦三公子专门朝叶夫人致意后才继续道,“扬州才子许光雄、西南才子吴定安,真可谓人才济济,云集辈出。
只是不知,他们这些才子里,最终谁能得到主事考官青睐,点为会元。”
其实,这不光是韦三公子关心的点,亦是京都世家瞩目所在。
国朝重视科举,即使皇室宗亲、太师尚书之子,一旦踏上考场,也只有一个身份,即是考生。
会试考的是真才实学,选拔的是国之栋梁。
是以,能考过会试,摘得会元称号的举子,无疑真正才学过人,有真本事。
所有人都知道,会试之后殿试,是真正决定名次的时候,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济济人才,进皇宫、考皇卷,最终走上人生巅峰。
殿试考卷会由翰林院学士和国子监博士阅判,最终名次却由今上拟定,可以说排名先后不过在圣心一念之间。
什么能决定圣心呢?
除了才学、运气外,还要有名气,包括考前名气,以及朝中有人在今上耳边吹风。
试想,一个名字在今上耳边被念叨数十次,念叨的今上都记住了,哪怕没见过真人,一看到这个名字写的试卷,今上不会特意留心么?
摘得会元便是最简单、最直接叫今上记住名字的方式!
韦三公子提到名字几人均是目前夺会元的热门人选,坊间甚至已经开设赌局,赔率吵到了一赔十、一赔二十……
南平王世子眯起眼睛看向韦三公子。
韦老三今年没下场,对外宣称的是命中犯煞,无非是寻借口躲过今年众多才学彪炳的璀璨举子,等三年后,纵然还有新的有才之士源源不断涌向京都,但到底不会如今年一样多了。
今年是近三届科举以来江南来人最多一届。
自己不下场,反来套他的话,想从他嘴里听听他对谁更了解。
南平王世子纵然醉心玩乐,对政事的敏感也绝非常人,立刻察觉韦三公子想透过他了解到皇室对这些才子的认知程度。
换言之,连正经事一件都不干的南平王世子都有兴趣的人,皇室里岂不是人人都知了,那在今上耳边出现名字的机会岂不是更多了。
南平王世子抚掌拍手,哈哈大笑:“说到这里,韦三公子不应该问我啊,更应该问石夫人才是。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