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711章 淮南行之三(第 3/4 页)

    大夏一扫割据群雄,北方钱粮自然手到擒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钱粮会在朝廷收入比重内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更别说此番税制改革,江东、江西二道需上供三分之二以上的钱粮,京口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大势如此。”邵树德感慨一声:“江南之富庶,惯于消磨阳刚之气,直如蜀地一般,但对天下而言,又天下不可或缺。”

    “少不入川”这个说法,北宋才第一次见史,但在此之前,人们又何尝没认识到呢?

    江南与蜀地,其实差不太多了,都是一个盛产财富的地方。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蜀地较为封闭,江南没法独善其身罢了。

    离开江岸稍远之后,邵树德并未急着去南京,而是习惯性巡视起了乡村。

    他发现一个特点,即江南的农田普遍打理得十分不错。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精耕细作。以菜畦为例,边角料般的数十步地,竟然也被人为分割成了好几块,种上了不同的蔬菜。

    田垄被梳理得非常整洁,一看就经常打理。

    入眼所见,几乎没什么杂草,显然经常耕锄。

    菜叶子绿莹莹的,看样子经常有人浇水、施肥。

    田地中央埋着一个大木桶,里面积满了粪尿,臭气熏天。

    农人的粪勺撂在地上,可能是看到有大人物过来巡视后,直接吓得跑路了……

    这是一副与北方迥异的农业生态景象。

    邵树德想起了太子曾经提交的一份奏疏,重点提及江南农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太子已经深刻认识到,与北方农民相比,江南农人的田地数量少得可怜,只能走精耕细作的路线。

    他想到的办法是加强育种——与司农寺不谋而合。

    后者培育的很多蔬菜种子,陆陆续续推广到了广阔的南方。

    现在他们又盯上了果树、茶叶的育种,总之是在这条路子上使劲。

    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邵树德想到的只有桑基鱼塘。

    这其实是一种曾经风靡一时,然后又慢慢衰落的生态农业模式。

    他印象中明清时期就有了。但正如很多事物一样,在明清之前,其实都是有雏形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小老板 晋末长剑 江湖三女侠 沉溺 希腊神话 风声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折尽春风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红警军团在废土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北齐怪谈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万历明君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明神逐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