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章 收拾整顿(三)(第 3/4 页)

    “每个入场商贾,皆须在供军使衙门坊市分司处开具公函,曰‘账户’。每做一笔买卖,账户上列明进项和出项,由衙门派驱使官统一抄录誊写。进项、出项可互相抵免……”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清算银行体系。

    大宗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有人卖出了一批货物,列进项,买了一批货物,列出项。进项、出项可互相抵消,最后算结余。有结余者,供军使衙门补钱,有亏空者,到衙门交钱。

    当然了,结余者与亏空者私下里也可以进行交易,这就相当于借贷了,衙门不管,你们自己搞,全凭信誉。

    这其实是一种博览会、交易会式的贸易形式,以大宗交易为主。在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流行,国朝也有此类雏形,比如某州商人贩运货物到长安,卖出后,到本镇驻长安进奏院或有名的大商人那里领一个凭证,返回家乡后领钱。

    国朝的进奏院,在黄巢乱关中以前,是承担部分银行职能的。

    毫无疑问,这种交易模式,对商业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也利于官府收税。

    大商人,买卖动辄万缗钱。以会昌开元通宝为例,一缗八百钱,重六斤四两,一万缗钱,就是六万四千斤,长途转运,苦不堪言,风险还贼大。更别说,有些州县,根本就不允许铜钱出境,更是极大限制了商业交易。

    博览会的交易模式,众商人在“清算银行”内开账户,相当于互相转账,抵消支出和收入,统一结算,不但大大减少了对铜钱、绢帛这类货币的需求,也非常便利。

    铜钱,成色可不一定都一样,一直让商人很头痛。有些成色差的,摔地上直接一摔两半,谁敢收这种铜钱?

    绢帛其实也不好估价,因为花样、品相不一,价格差异很大,还有年份折旧等因素,都极大阻碍了商业交易。

    那么,交易会用什么货币记账呢?

    “敢问强使君,会期内各项买卖,用何物记账?”赵成又问道。

    韦庄暗哂,这人肯定是托了。

    强全胜点了点头,让小使们拿了铸好的银元,给每位商人分发了五枚。然后又有人拿了一些物事出来,置于案上。

    “朝廷给京诸司及天下诸州,分发秤尺,及五尺度、斗、升、合等样。”强全胜指着放在面前的度量衡器具,说道。

    度量衡器具,由朝廷太府寺督造,定期分发给天下诸道州,铜制。

    这其实是一种标准器具,朝廷下发,作为各州度量衡的标准。地方上再依样制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以权衡为例,朝廷有制:“以秬黍中者百粒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秬黍,是产于河东某处的一种农作物,以其为标准,中等个头大小的百粒重量为一铢。

    严格来说,不是很严谨。但这是古代,可以说很不错了,考虑得算是相对周全了。

    朝廷以此为基准,制作衡器发放至天下各州,作为标准。

    “此银饼曰‘圆’,重十八铢,银九铜一,便用此物记账。”强全胜说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折尽春风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办公室潜规则 撩神[快穿] 中华武将召唤系统 晋末长剑 三国之暴君颜良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明末逐鹿天下 三国第一狠人 大秦守陵人 斗破:签到三年,从俘获女神开始 大唐:我的丫鬟竟然是长孙皇后 斗罗:开局半神,被千仞雪曝光 斗罗之空棍 唐朝地主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