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6章 税务监的一天(第 2/4 页)
他现在正在处理的是新造船只,调运粮食的事情。
杜晓叹了口气,将毛笔搁下,端起茶盏,神思不属。
他有些犹豫,觉得这样是不是会得罪太子。但随即悚然一惊,怕得罪太子,就不怕得罪圣人吗?更何况,这些开支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圣人已经定下了调子,你还想违抗圣命不成?
杜晓出身京兆杜氏,了解太多政治方面的事情了。他很清楚,作为税务监的首任主官,派系的整合者,杜氏在财税系中的地位必将是超然的,影响力很可能会持续好几代人,这是家族的幸事,因此干起活来非常卖力。
每一份申请,都有交割的粮食数量、地点、时间和对象。
杜晓看完后,没有任何犹豫,批准了所需钱粮。
这可不是什么小钱,而且也不是第一次往拔汗那移民了。
就本心而言,杜晓当然不愿意免赋税,因为国用还是有点紧张的。
赵家从秦州、岐州、梁州雇佣了千余人,奔赴北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屯田行动。开荒两年之后,开始售粮盈利,五六年之后,稳定盈利,届时还可将已经变成熟地的商屯农田卖给官府,官府再授给移民过来的镇兵家属,让他们可以快速安定下来。
宁远、清海二军四万人能被列为禁军,胜捷军也有这个可能。况且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弱,长期在黔中、云南厮杀的他们,已经不是当年那支弱旅了,搞不好是最近十年内唯一一支战斗力在提升的部队。
北兵南下,短时间内还好,若驻扎个几年,实在难以适应。再者,南方那个地形,也不适合北方重甲武士大开大合,骑兵集群反复冲击的路数,需要的是善于山间攀缘,轻捷精悍,适应湿热环境的军士。
杜晓觉得,圣人很可能想保留这么一支队伍,专门用来在西南山区作战。
他有些纳闷,这么小的开支怎么也能送上他的案头?
圣人诏发汴、宋、颍、濮、曹、魏、贝、德、沧、镇十州之民五千户西行,前往楚国定居,令税务监拨给钱粮,以供沿途递顿开支。
他随手拿起第三份看了起来。
他们其实也是沾了环境、气候的光。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