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九章 驻军与滑不溜手(第 2/4 页)

    “陛下,唐军在百济驻军共十六年。”萧蘧说道:“自显庆五年(660)始,仪凤元年(676)结束。”

    “为何撤走?”邵树德问道。

    “西域多事,吐蕃又起,故撤军。”

    “还有别的原因吧?”

    “陛下明鉴。唐高宗派驻百济的大军,以府兵为主,长征健儿较少。新罗又贼心不死,百济还动乱不休,故不得不撤退。”

    说白了,府兵可以出征打仗,可以短时间外驻,但若要他们长期驻守某地,就强人所难了。

    唐代府兵大多位于关中,这些地方到朝鲜半岛多远?长期驻守现实吗?府兵是没有军饷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要自备器械、马匹,为朝廷义务打仗。长期驻扎在外,经济上的开销极大,更别说唐高宗时关中府兵已经没多少地了,生活并不算多富足。

    与府兵相比,募兵是有军饷的。他们是职业军人,吃的就是打仗这碗饭,可以长期在外征战、驻守,定期轮换就是了。

    另外,唐代在西边的军事压力确实大。河陇一带,反复鏖战,且战事还不怎么顺利。招募到的长征健儿,主要也分布在于阗、龟兹、疏勒等地屯田。

    至于为何没招募长征健儿去百济屯田,除了西边更重要之外,也与百济穷困有关。

    西域绿洲的农田质量不错,产量相当高,且还有商路之利。与这些相比,百济暗然失色。

    “唐高宗坚持了十六年,最后不得不放弃百济,收缩疆域。”邵树德说道:“你们觉得朕能坚持几年?”

    众人一时有些沉默。

    陛下,你还能活几年?更该问的是这个吧?

    “陛下,前唐不得不从百济撤军……”赵光逢作为加了荣衔、地位最高的宰相,不得不正面回应。

    “唐在西边有吐蕃、突厥威胁,在东北有越来越不听话的契丹。朕已经打算与波斯议和。”邵树德提醒道:“从今往后,安西道太平无事矣。”

    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但邵树德这么说了,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没什么问题。

    “陛下,新罗素无信义,或有反复。”赵光逢说道。

    “你们就这么不想朕在外面用兵?”邵树德无奈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小老板 晋末长剑 江湖三女侠 沉溺 希腊神话 风声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折尽春风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红警军团在废土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北齐怪谈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万历明君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明神逐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