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二章 出使、买卖、辩经(第 2/4 页)

    “平海军也会派出一艘船只,与你等一同南下广州。”邵树德继续说道:“至广州后,稍事休整、补给物资、装载货物,然后便随一艘大食商船离开吧。放心,内务府已经与这艘船的主人说好了,许下了诸般好处,他愿意带你们回大食,大约三月份离开。时间不多了,你尽快离京吧。”

    王黑子有点懵。

    他航行到纪州东海岸,就已经称得上是远航了。大食在什么地方?数万里之外?其间多少狂风巨浪,又有多少艰难险阻?真能安全往返吗?

    “臣遵旨。”王黑子无奈,只能应下。

    邵树德点了点头,挥手让他离开。接下来,自有官员与王黑子详述细节。

    他不是临时起意。

    事实上早有通过海路访问各国的打算。只不过如今的航海技术实在太落后,风险太大,始终没下定决心罢了。

    但在引导海洋捕鱼这么多年后,不敢说进步了多少,至少盛唐年间的水平应该达到了,甚至有所精进。

    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很多人总觉得我们祖上曾经有过某某东西、某某技术,然后就默认它是一直存在的。

    但事实上呢,技术这玩意是有进步和衰退的。承载技术的是人,人没了,技术就退步了。

    哪怕你有相关技术书籍保存下来,效果也很有限,因为你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了。

    人才断档、产业萎缩的后果,在21世纪仍然屡见不鲜。俄罗斯人技术靠考古,折腾了三十年,别说航母了,水面舰艇都快整不起了。

    所谓点亮某个科技,然后你就一直会,那个是游戏中才会出现的事情。

    真实世界中,点亮的科技会熄灭,技术会退步。

    以前能造排水量一百吨的船只,现在十几吨都费劲,因为你没有相关产业了。

    产业没了,人才也没了,经验流失,生产工具报废,等到后来人想重新恢复时,只能一边考古,一边重新造轮子。

    在中国古代多次被重新发明的水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夏开国之时,为什么要迫切引进大食甚至新罗的造船、航海人才?因为你的技术已经退步到了相当程度,你就是不会了,必须要别人来教。

    苦心孤诣这么多年,海洋相关产业从萌芽变成了幼苗,又渐渐开始长大。

    各大港口附近,伐木、烘干、切割、加工、造船一整条产业链慢慢培育了起来,从事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多,产能也越来越大,因为市场需求存在。

    如果哪一天,市场消失了,这些产业也将慢慢维持不住,逐渐萎缩,流失人员,一切重归于零。给后人留下的谈资就是某某港口曾经多么兴盛,造船技术多么先进,认为一个穿越者过去,绝对能扭转颓势,重新恢复,因为这些技术都是我们的老祖宗曾经掌握过的。

    但残酷的现实是,已经进了坟墓的老工匠不会爬出来给你讲处理木材的诀窍,曾经年轻的小工也老得掉牙了,你费劲心力,才找到了三五个勉强传承了当年小部分技术的后生,水平还很低,想要靠他们重振这个产业,这辈子都不太可能了,除非能引进外地乃至外国的相关人才。

    产业,永远比技术重要。

    脱离了产业,技术将成为无根之萍。而有了产业,技术甚至能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

    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大食商人苏烈曼正在广州的家宅内休息。

    作为“蕃酋”——唐代令外来商人自治的一种职务——苏烈曼在广州是有一定地位的,不但在官面上人头很熟,在跨洋而来的大食、波斯商人群体中,威望也很高。

    去年,广州刺史召他入官衙密谈,回来后就变得很沉默。

    是的,按照广州刺史的要求,他需要带两艘夏国官方的船只返航,这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过去几年中,他的商队连续沉了好几艘船,损失非常之大,让他欠下了一屁股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红警军团在废土 江湖三女侠 三国军神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三国之蜀汉中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北宋穿越指南 秘密部队之龙焱 沉溺 回唐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明末:帝国崛起 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