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旧人、新人(第 2/4 页)
随行军士从驮马背上取下钱帛,送到范家人手里。
这点钱,不多不少,对于普通人家多了些,对于“忠烈之后”就差不多了。
离开范家后,邵树德策马于村口,就着夕阳的余晖,默默看着宁静的村落。
无数勇士跟着他离开了这片略显干旱的土地,追求传说中的富贵。
有的人倒在了中途,湮没于黄土荒草之间,没有后代,没有祭祀,默默无闻。
有的人获得了更优裕的生活,代价则是满身伤病,四五十岁就早早故去,下一代还需要继续拼命。
有的人富贵逼人,娇妻美妾,钱粮满仓,但他们已将家乡抛诸脑后,有生之年都不会再回来一次,因为这里留给他们的记忆只有贫困和痛苦。
但邵树德却自私地想回到三十年前那个贫困的年代,为的只是见一见故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回不到过去了。
唯一让人安慰的,就是百姓们的日子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范延伯临终前,应该满足了吧?
范延伯之子战死前,应该没那么多遗憾了吧?
范延伯艰难求存的时代已去,现在是范文达挥斥方遒的年代了。
******
朱瑾挥舞着马槊,策马直冲,所过之处,鹿子东倒西歪。
即便是来自白山黑水的野人,见了也不得不服气。
人家不仅仅力量十足,技巧更是精湛无比。诸般兵器使起来,往往三两下就放倒一个人。而且看他的动作,好像你自己送到他刀口上去的,让人气愤无比,怎么会这样?
圣人说了两个字:“节奏”。
朱瑾杀人,是有节奏的。之所以让外人觉得对手是故意往他杀招上撞,其实就是朱瑾预判了对手的动作,利用节奏制敌先机,然后用强横的力量和精湛的技巧,瞬间解决敌人。
这是用脑子在厮杀!
也幸好,朱瑾的脑子只会用在厮杀上,政治、军略都有所欠缺,不然败的就是朱全忠,而不是朱家兄弟了。
“鹿子没有真人有劲。”朱瑾停下马后,将马槊一扔,轻巧落地,又接过士兵递来的果子,粗粗擦了擦便放进嘴里嚼吃。
果子取自夏州城内的果园。
果园最早可追朔到赫连时期,后来渐渐荒废。今上入主夏州后,重新疏通黑渠,将无定河支流温泉水引入城内,令果园再度焕发生机。
就在昨日,圣人亲手采摘了几大筐的果子,令快马送至长安,给一众嫔御尝尝。尤其是皇后、没藏德妃、封昭仪、野利昭容、嵬才昭媛等人,都曾与今上在夏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她们尝到此物,当尤有感触。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