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三章 考生与大义(第 2/4 页)

    宋乐悄悄看了他一眼,暗中摇头。这个裴禹昌,还一门心思要进政事堂,但他这副模样,在圣人面前唯唯诺,什么都不敢反对,纵然当了宰相又有何用。

    不过又想到了自己。大部分时候也不太敢反驳圣人的意见,唉,大哥不说二哥,都这个鸟样。政事堂,已经快成为圣人的传声筒了。

    熬!只能熬了!熬到出现一位「通情达理」的圣人为止。

    「这个裴格是何人?」邵树德看完名单后,拿笔圈了一人,问道。

    裴禹昌沉吟了一下,道:「陛下,裴格乃前唐宰相裴遵庆之后,少有贤名。」

    「年齿几何?」

    「六十有四。」

    「朕记得裴尚书也是裴遵庆之后。」邵树德讶道:「好巧啊。」

    户部尚书、同平章事裴枢微微有些紧张,禀道:「陛下,裴格乃臣之大兄。」

    邵树德:「恍然大悟」,道:「真的很巧。」

    裴枢后背隐有汗意。

    「裴格的策论朕看了,写得很不错。」邵树德展颜一笑,道:「只是这个年纪……这次便算了,明岁可靠,不管何人主持,都注意着点。朕不想再有什么五老榜了。」

    「遵旨。」几人一齐应道。

    「过几日便安

    排殿试吧,朕要亲自出题考校。」邵树德说道:「对了,今岁可有河北、江南士人参加科考往日滞留的不算,朕问的是新来之人。」

    「陛下,河东、河北、淮南诸州皆未推选新人入京。」裴禹昌答道。

    前唐时的规矩,各考生先在本州本县考,考完后再来京城。

    一般来说,上州有三个名额,中州两个,下州一个。如果本州有才学特别出众的士人,也可以多推荐。

    这些人入京之时,会携带本州「解状」,州里也会把选拔考试的试题、考生答卷一起送到京城,交由礼部重新审核,然后这些人便可与国学体系下的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了。

    邵树德方才那番话,问的就是那些不遵奉新朝,仍然沿用旧唐天祐年号的藩镇,有没有新推荐士人入京考试。

    现在他知道了,没有。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晋末长剑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沉溺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重生之民国元帅 红警军团在废土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清要完 明末:帝国崛起 斗罗之墨竹剑 世子妃 小将军是我心尖宠[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