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二章 框架(第 2/4 页)

    北朝以来至国朝,又多了门下省,即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批驳,尚书省沦为了执行机构。这还不算,尚书令常年空置,沦为了虚衔,尚书省的主官变成了左右仆射,本来一个人说了算,现在是两人分权。

    三省互相牵制之下,真·宰相人数大增,即左右仆射(尚书省)、中书令(中书省)、两位侍中(门下省),一共五个宰相。

    即便如此,高宗即位后,还是觉得不够集权,又下令三省六部的低阶官员亦可入政事堂参知政务,并给他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架空原本的真宰相。

    到了这会,看看给各地节度使加的荣衔就知道了,一堆侍中、仆射、尚书令、中书令,就知道这些国朝前期的宰相官职又变成了虚职。

    从三公开始,到尚书令、中书令、左右仆射、侍中,它们一步步从实权宰相变成了虚职,反应的其实是君权的扩大以及朝堂的相互制衡。

    但制衡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效率逐渐低下。

    国朝官制也是有缺陷的,皇帝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不得不搞了大量“使职”,也就是差遣。

    使职一开始没有品级,属于兼职,这是五代及北宋混乱官制的鼻祖。

    “然时移世易,今尚书省有名无实,或可裁撤?”邵树德说道:“先生怎么看?”

    “太宗时,三省主官合署办公。”宋乐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至中宗时,尚书省主官已无法进入政事堂,地位大降。尚书六部,沦为了中书、门下二省的附庸。说是三省六部,实则二省六部。”

    “只是……”宋乐笑了一笑,道:“殿下若想集权,不是应该抬尚书省主官进政事堂么?人越多,鸡毛蒜皮的事越多,越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正好由圣人裁决。”

    理论上是这样,但圣人的裁决有时候不管用。就连太宗那般威望,他的旨意都被驳回过,而如果流程走不完,那皇帝的命令就是“乱命”、“中旨”,是不会具有法律效力的。

    “中书、门下二省,先生觉得有存在的必要么?”邵树德问道。

    宋乐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君王是君王,宰相是宰相。”

    邵树德默然。

    他想起了明朝,朱元章一开始执行的是一省六部制,即中书省统管六部,但他随后撤销了这个机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使得朱元章在事实上兼领了宰相的职务。

    宰相有决策权、议政权、执行权,朱元章把决策权牢牢把在手里,朝官们只能给些建议,六部具体执行,权力为史上帝王之最。

    这无疑会带来繁重的工作量。老朱也不客气,我上就我上,天天肝到深夜,让人无话可说。

    曾几何时,宰相拥有全部权力,从决策到执行,皇帝无需过问。甚至皇帝不着调了,还要被宰相训斥,乃至换掉。

    到了隋唐,宰相的权力有所削弱。三省六部和政事堂的存在,确保不会不会出现一个大权集于一身的权臣,因为皇帝可以往政事堂塞自己人。

    一省六部制,宰相做决策,效率高,副作用是可能出现权臣。

    三省六部制,宰相做决策,效率低,但很难出现权臣。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红警军团在废土 重生之民国元帅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明末:帝国崛起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