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第 2/4 页)

    这没错,做到这些,就是一支合格的军队。

    请注意我用的“合格”二字,简单来说,这样的军队可以去打仗了,能不能打赢,不好说。

    因为本书是唐代,我就以唐代举例吧。

    安史之乱以后,我们中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即武人群体的崛起。

    这个群体也有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底层之间互相有共情,经常串联起来,鼓噪闹事,对抗上官。

    从750年,到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一共发生了二百多次兵变。

    第一次兵变是天宝九载(750),“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给粮失宜,军士怒,殴其判官。”

    这拉开了兵变的序幕。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温柔的兵变,仅仅只是殴打了发粮的判官。但士兵们关注自身利益的事情,非常有意思。

    有人做过分类,军乱也分好几种。

    第一种是抗拒命令,比如大历三年(768),让安西军离开邠宁,抛弃邠州已经开垦好的土地,建好的屋舍,移镇泾原,军士怒而作乱。

    再比如,902年,钱镠命令武勇都去服劳役,挖沟,士兵抗拒劳役作乱。

    宝应元年(762),河东节度使管崇嗣“为政宽驰”,对钱粮卡得不紧,慢慢都用各种名目发到了大头兵手里。

    朝廷发觉后,派邓景山任河东节度使,查账。但钱都发下去了,你怎么查

    “有裨将抵罪当死,诸将请之,不许;其弟请代兄死,亦不许;请以一马赎死,乃许之。”

    诸将怒曰:“我辈曾不及一马乎”遂作乱,诛杀节度使邓景山。

    这三个例子,说明晚唐士兵非常注重自己的利益,并且同气连枝。

    后面还有其他类型,比如抗暴,有节度使“为政苛惨”,动不动欺辱乃至杀戮士兵,基本都完犊子了。有人跑路溜走了,还被愤怒的士兵追杀干掉。

    此外还有求权、求财,这两类在晚唐与前面两类大概一半对一半,到五代时比例急剧升高,说明士兵们已经从中晚唐时的关注自身利益、抗拒不合理的劳役,开始更多地向求财转变,这也是五代士兵风气急剧恶化的体现。

    写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中唐、晚唐、五代是三个阶段,不要等同看待,士兵的精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有唐一代,士兵其实非常具有反抗精神,天宝年间就敢殴打判官。不合理的劳役之类一概拒绝,将领嗜杀、欺压底层士兵,下场多半不好。

    他们的精神状态、士气都非常不错,该训练训练,该打仗打仗,不服劳役就是不服劳役,谁也别强迫我。钱粮给足,我替你卖命。

    这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谈不上多好,但我想,总比把士兵揉捏得跟面团一样,完全不敢反抗要好。

    他们是人,不是机器。面团一样的士兵,面对上级军官的随意凌辱、剥削乃至杀戮,面对文官克扣后勤,他们都不敢反抗,处境艰难。这样的兵,你指望他们反抗外敌吗不现实。

    多说一句,以前有人提到制度。其实你们翻翻明朝的制度,允许文官那么苛待武人吗恰恰制度不允许这么做。

    但文官就敢!一个七品县令,你要多大品级的武将在他面前,才不自卑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大家都玩弄这种制度,苛待当兵的,这其实是武人地位低下的体现,也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体现。

    宋代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明代有把客军遛狗一样赶来赶去,不提供粮食。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即大家鄙视当兵的,他们地位低下,所以有制度也没人执行。这样一种情况下,士兵们如何保持相对高昂的士气还有战斗力吗

    把军队当救济院,那是不行的。

    把军队当丐帮,也是不行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世子妃 风声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希腊神话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重生之民国元帅 秘密部队之龙焱 谍影:命令与征服 红楼琏二爷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