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鲸骑2_第十九章 火之国(第 3/4 页)
建文半躺在温泉里,旁边漂浮着许多水果,可以随意取食。腾格斯一进了温泉,就有些微醺,连说:“安答真是个福星,随便许了心愿,便能加十倍百倍地实现。”
俩人一边闲聊一边泡澡,从神风战场就开始积累的疲惫此刻一扫而空。
突然纸帘门被拉开,一个款款而至的侍女蹲在了旁边,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螓首低垂,鬓间步摇似的饰品哗啦啦一阵响。
建文见是个女人,立马向水下缩了几分,只露个脖子和脑袋在外面。侍女掩口一笑,用生硬的汉话道“英雄不用慌张”,然后将一个托盘放到旁边的小井上:“这是我们肥后国的特产‘地狱蒸’料理,是为了纪念幕府将军在痛苦中死去而发明的菜肴。”
建文向托盘上望去,上面是生的鱿鱼片、虾蟹,和一些蔬果。井中热气上涌,将这些食材蒸熟便可以食用。但他最听不得的便是痛苦二字,觉得就算是庆祝也过于咬牙切齿了些吧?
更不用说这做好的料理似乎带有一点硫磺的熏烤味,令建文想起当时大战幕府将军时的气息,咋舌不已,并不太想动筷子。
“这玩意哈罗德肯定没吃过……”他对腾格斯眨眨眼,言下之意是这东西的气味比蜥蜴干好不了多少。
侍女满面笑容,再向屋外招招手,又有一个人背着画袋走进来,操着满口日语向建文他们鞠躬。侍女笑道:“这是本地著名的画师尾田氏,请允许他给英雄画像!”
一听要画像,腾格斯捏着鼻子就钻进水里。
“画像俺不干……”
建文也有点慌张,但那侍女解释说这画像是要供在尾田家代代相传的,盛情难却,只得请她回避了,穿上池边一件坎肩。
那人立起画具便挥动手臂画起来,建文保持一动不动,内心反而平静下来。
这一天在肥后国的见闻,令他觉得自己的历险还是有些用处的,自己的举动不知何时就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也算缘法所致。
尾田氏手速惊人,建文看了一下,他笔法与宋画类似,取简单直接之势,只是设色比中国画家大胆许多,画上的建文大红坎肩,脑袋上还戴着一顶草帽,仿佛在遮挡海上的日光。画师比划着要将这画裱起来,让自己的子孙瞻仰,也后退着出门了。
四下安静下来,腾格斯在温泉中仰面朝天,已经发出阵阵鼾声,建文觉得再泡下去非要脱力不可,于是披上衣服,想要到山前的寺院看看。
上山的石道宽阔,月光如同琼华铺地,照得前方雪白白的,建文却分明看到山上四周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诸多佛菩萨的石像,刻工简朴,刀痕却深沉有致,尽显虔诚之心,只是这大大小小的石像竖在道旁山间,令建文不禁感叹——这里究竟是发生过怎样的惨剧,才需要这么多佛像来平抚?
再往上行,铁轮寺就坐落在几丛红枫之间,幽深寂静。建文心下揣测这寺的名字,可能是取自转轮王的一个圣相,即只统治一部洲的铁轮王,倒与藩主的发愿相符;又应了佛经里须提太子“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之偈,可见那方丈也是佛心坚定。
这寺院离藩主的行宫很近,建文本就知道,日本这些将军们喜欢与僧侣交往,为的就是请他们给那帮武士制定清规礼仪,磨练武士的内心,因此山寺往往与宫殿互为表里,在日本是如此,在现下的大明据说也是如此。
现在大门还没关,月光把建文的影子照进寺内的地面。建文见门口挂着的木片,正是禅宗一家山门的钟板,门口一个日本知客僧看到建文,便咪咪笑着举出铁锤,按“一板一钟,二板一钟,三板一钟,四止四开”敲了三十六下,声音清远悠扬。
随着建文举步进入大厅,寺院里的僧人集合起来,当中精神矍铄的老僧正是莲涛宗舫。寺中众僧如此轻车熟路,看来这寺院建成以来,有过不少青年到来询问禅师,观照自己心中的困惑。
建文精神不禁大振。他这次深夜进寺庙拜访,当然不是来闲游的,他早在赴宴之时就已盘算好,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为自己梳理一些头绪。
建文小时候便浸淫各种佛门经典,连巨龟寺的那些龟僧都说他慧根深重,是个出家的好材料。这次他知道禅宗喜欢用机锋,早就准备好来一场真正的激辩,在针锋相对中让内心种种疑惑能够迎刃而解。
没想到,这莲涛宗舫禅师见到他,就指着庭内最当中的一把藤椅说:
“来,躺下吧。”
月光之下,小郎君拄着斩马刀站在走蛟船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