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鲸骑2_第十一章 小王爷(第 2/4 页)
“阿鲁台不过一个蛮子,也就是趁着冬天来抢抢东西,现在的国库里的钱粮还是可以支持的。但我大明现在可是有许多大事要做,这运河的疏浚、水师的重建、还有……,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微臣认为,相比于这些,有些事没那么紧急的,比如迁都北平之花费,可以暂时压下来,以便……”
听到这个,燕帝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若不是为了迁都,朕为何要疏浚河道,重建北海水师?至于那个阿鲁台,若是他越要进犯,朕越要北迁示威呢?——怎么,你觉得朕的威严无法镇守国门?”
周慎低下头:“这……老臣不敢。”到现在,他明白,自己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不过他还不死心,“不过近日听说,京城内总是有一股妖气纵横,老臣以为,出于陛下安全的考虑,还是先在金陵坐定御驾为好。”
燕帝听得有点不耐烦,他把奏折扔在桌上,站起身来走到桌前。周慎见他脸上阴云密布,也不敢乱动,只听到燕帝走到自己身边时说了句:“三天前那帮老臣,谋逆的谋逆,妖言的妖言,现在或诛或杀。但你想过他们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周慎摇头称自己不知,汗却已经湿透了后背。在他身后,几个小太监给燕帝披上了暖和的锦袍。
“他们都劝过朕,劝朕不要迁都。”燕帝撂下这句话,便出了房门。
燕帝离了暖阁,向径直紫禁城的里面走去,路上挥了挥手,让几个随身的小太监在原地等着不要过来,几个小太监很知道规矩的在那里低头站定了,看来这样的事并非一次两次。
金陵紫禁城南边是诸卫、诸衙门,越往北就越是宫中禁地,只不过在奉先殿的一处偏殿,改建成一座寺庙模样。
摆脱了这帮腐儒,燕帝的脚步加快了许多,很快就来到了这庙前。他进入庙中,只看到除了四根立柱外,中间是一个精巧的浑天仪,一个黑袍白须的僧人早已在那里等候。
这僧人见到燕帝,便双手合十道:“算到陛下驾临,臣便在这里恭候了。”
燕帝站定,便执起僧人的手道:“叛党现在已经除得差不多了,这还多亏了国师出手。”
这僧人正是在皇帝面前如日中天的姚国师,号称黑衣宰相,他平常在宫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日看似静修祝祷,与殿前那些内阁无涉,其实是离燕帝最近的一个人。
姚国师说话的时候,胸前的白胡子簌簌抖动:“人总要吞下自己所结的业果。那些人与妖邪结交久了,手中各个都有点妖术,还好老衲的神道司颇有几个精兵强将,这等鼠辈还是邪不压正。”
“这朝廷里竟然渗透如此多妖人……哎,连金陵水师都不干净。想来先帝被妖人蛊惑,十余年在那南洋寻找什么佛岛,最后连自己的命都赔进去,还险些动了我大明的根基。若不是国师法眼,朕也不知道能否与他们对抗。”
姚国师往层峦叠嶂的宫廷之外的北方望去,初生的几颗星星已经在天边闪耀。
“北方的诸多星辰已经亮起,是需要一颗北极星来压阵了。皇上,你就是那颗救万民于水火的星。现在在金陵的通妖团伙大势已去,但还有不少残党在,而整个南洋的海洋和临海的地方,都还有他们罪恶的血脉,战斗还没有结束。迁都北平,是摆脱妖邪控制,进而斩除妖邪的关键一步,皇上,现在可不能懈怠啊。”
“一灭叛党,二通漕运。朕已经按照国师的计划在推进了……”刚才还谈笑风生的燕帝现在捋了捋胡子,脸上略有了些难处。其实他在姚国师面前,何尝不会想起周慎等人的劝诫。
“陛下有什么疑难,可说与臣听。”
或许是姚国师的恳请过于热切,燕帝的缄口不言使得君臣二人陷入了一阵沉默。此时,庙外陛石下闪过一处矮小的身影,伏低着身子趴在地上。
燕帝喝一声:“朱欢!怎么跑这儿来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