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第 3/4 页)
电力实用化之后,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更是向一下子冒出来一样。
人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就连那时候的科幻小说的设想都维持不了几年就能够被人们实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人类的科技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撑科技井喷式的发展。
材料,就是材料限制科技的发展。现在董书恒认识的很多东西。他手下的研究所实际上都能够研制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合适的材料。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材料学的发展。
而这个时期,也正式材料学大发展的时期。元素周期表在这个时期被渐渐补齐。
电力的应用让很多以前难以提取的元素能够被人们提取出来。
“走吧,这个无线电报机你慢慢做,即使做好了,有线电报也还是要造的,这些线路以后也不会浪费,可以改造成电话线路嘛。”董书恒道,他不希望徐寿陷入到一种急躁的状态。
无线电报机有了,收音机也就不远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将更加便捷,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全面开启民智的时候。
就像是练功一样,搞科研急躁了也容易会走火入魔。
董书恒对徐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董书恒手中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本土的科学家。
这与华夏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有关系的。
董书恒现在手中的科研骨干大部分都是归化的洋人。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还都是幼苗。
对这些归化的洋人,董书恒平时还要防着一手。但是对于徐寿他什么可以讲。甚至是自己知道的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都可以告诉他。
“咱们还是先去看一下那个电灯运行的怎么样了吧。”董书恒说道。
众人这才来到了电灯实验室。
“总统,将灯泡中的空气抽取出来,制造真空条件,确实是一条正确的研究路线。我们近段时间主要实验各种材质的灯丝,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最为耐用的材质,而且这种材料还必须有一定的电阻。”徐寿介绍道。
“在众多的金属中我们只发现了钨金属最为适合,但是钨金属的拉丝工艺还不成熟,况且,钨金属现在只有钢铁实验室那边有少量存货。我们还实验了各种碳化纤维,您所说的那种竹碳化纤维制造的灯泡,我们这次实验发现其寿命已经超过了一千小时,而且时间还可以更长。”
“所以,我们决定暂时使用竹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生产灯泡。”徐寿简单地介绍道。
此时众人走到了一个房间中,墙壁上是一圈电线。电线上每隔半米就有一个灯泡。
整个房间里面亮如白昼,甚至有一些刺眼。
董书恒见到每个灯泡都有编号,其底下还有一个记录的卡片。
卡片上每隔半个小时就有工作人员对灯泡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董书恒见到的这些灯泡跟他小时候见到的差不多。
当然了等到白炽灯和led灯普及了之后,这种灯泡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灯泡已经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灯泡了。
“既然已经确定了,那么就尽快建厂生产吧。还是按照老规矩,政府建厂,实验室出技术人员,生产设备你们来设计,我让机械厂配合着生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