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论英雄(第 3/4 页)
但是如果他要是成功地入了淮海军的军校,那么等以后他回去,就要换成他去笑张树声了。
“当然,刘兄弟,我觉得你选择去军校是选对了,你呀天生就是做军官的料。”
“何以见得?”
“你心大啊。一个人情况都没搞清楚就敢往江宁跑,带兵打仗就要有你这种果决,这种拼劲。”
“不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以后再做什么决定一定要调查清楚情况。”
“何兄,受教了。”
送走了刘铭传,董书恒让魏玉祥给高邮陆军学校那边拍了一个电报。告知他们有一个刘铭传的年轻人要去考军校,让他们帮安排一个特招的名额。
跟刘铭传的一席聊天也让董书恒打开了一扇窗户。
每个地方都不缺乏有才华的年轻人。
历史上,要是没有曾国藩在湖南创建湘军,那么湖南也不会涌现出那么的晚清名臣。
要是没有李鸿章在安徽创办淮军,也不会让安徽涌现出那么多的近代将领。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时事?这一直都是困扰人们的重要命题。
董书恒觉得是时事或者说是机遇造就了英雄。
现在他的那些手下要是没有自己的存在,没有淮海军的崛起,有可能一辈子就是穷困的盐丁,还有些人可能会死在做流民的道路上。
可是现在,他们的中的很多人可能会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这不就是时势造就了他们吗?
董书恒已经想起了刘铭传是谁了,他想起了他以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
电视剧中有一个儒将带领军民在淡水抗击法国侵略者。
现在的刘麻子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小子,但是他本身已经有了成为英雄的品质。
不过要是董书恒这次没有给他机会,那么他的结局还不一定会怎么样。
作为一个引领者,董书恒觉得他得给这些人多制造一些机会,不能让这些历史上的英雄埋没了。
回到了总统府,董书恒找来了作训部长马宗武。
“老马,我准备再建立一所军校,你觉得放哪里?”
“总统,我们现在一所军校不够用吗?”马宗武觉得已淮海军现在的规模有一所军校完全就足够了。
“现在是够了,但是我隐约感觉我们这两年可能就要有大动作了,所以我们很快就还要扩军,实在是时不我待啊。”
马宗武明白董书恒的意思,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