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五〇章 大建书院(求票!)(第 3/4 页)

    这么一圈下来淮海军统治之下将有六大书院。在上海,还有一座传教士建立的圣约翰大学。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的学院,比如师范学院、医学院、法学院、警察学院、行政学院等等。

    这样看,淮海军底下的学校扩张的有些快了,师资哪里来?学生哪里来?

    董书恒自己也觉得现在有些操之过急了,这样一铺开之后,原来淮海书院储备的师资力量就被摊薄。

    要等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之后,再加上留学生回来了,才能够缓解这种情况。

    不过他还是决定先将这些书院建立起来,他们规模可以小一些,但是只要有了以后就能够慢慢成长起来。

    董书恒不认为淮海书院一家独苗就可以撑起整个华夏的人才需求。而且仅仅是一所书院,没有竞争,也不利于淮海书院的发展。

    在这些新建立的书院中,董书恒还会继续聘用原来的书院先生,也会教授四书五经这些内容。不过董书恒会让他们仿照淮海书院加入一些新的学科。

    学习四书五经没有错,这些学问也是华夏智慧的传承,问题在于不能够仅仅学习这些内容。

    建立新书院的事情得到了魏源的支持,他认为淮海军应该是一个包容的势力,既然选择了东西合璧,选择了糅合东西方的学问。就不能仅仅从外面引进。

    现在淮海军在引进西方的学问方面做的很好多,无论是直接引进人才,还是翻译出版书籍,都做的非常好。

    但是对于华夏学问的继承上却做的不好,淮海军内没几个能够称得上经儒学大家的。

    是儒学对现在的华夏没有价值了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儒家的教育模式虽然跑偏了,但是并没有失去其价值。

    董书恒在学问上并没有偏见,他是只是单纯地希望华夏的学问更加丰富一些。

    儒家的偏就偏在他不再兼容并蓄,不在吸纳新的学问进来。只是一味地对原有的经义进行解释。

    这就出现了有的解释完全脱离了儒学的本意。

    汉以前的儒家经典是包容百家,后来我们看到诸子百家都没落了,那是因为百家之人很多都加入了儒家。

    因为儒家获得了帝王的认可,加入儒家的阵营才能够得到重用啊。

    那个时候百家的思想还有知识却是没有断绝。

    所以董书恒希望儒家能够从新走上海纳百川的道路上。

    在新成立的书院中,不光是学生要接受新知识,就是原来那些研究经义的大儒们也要接受新知识的洗礼。

    董书恒相信那些华夏国粹的传承者们,不会辜负自己的期望,他们一定会做出改变。

    自古以来,儒家都是非常的功利的,他们为了迎合帝王统治的需要,曾经做了无数次改变。

    那么他们就一定也会为了自己做出改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蜀汉之庄稼汉 骗了康熙 晋末长剑 活埋大清朝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撩神[快穿] 星海王座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不是吧君子也防 办公室潜规则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佣兵1929 明末逐鹿天下